• 古建老宅焕新,“活”出真精彩

    吴古庭故居古宅修缮项目开工、顾廷龙故居古宅活化项目启动……越来越多的古建老宅以崭新姿态敞开大门,迎接“新主人”;越来越多的古建老宅被围挡起来保护修缮,静待“新使命”。最新数据显示,苏州古城盘活利用的中张家巷29号...
    2023-04-09
  • 甘肃榆中:千年古镇上演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

    4日上午,榆中县青城古镇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古镇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民众的关注中拉开帷幕。本次节会活动从4月4日开始至4月5日结束,共2天。
    2023-04-08
  • 美丽镰鳞果,古生物学者发现约1.7亿年前的“花”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介绍,人们俗称的“花”和“果”,其实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结构。被子植物是当今植物界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球范围内的现生被子植物约30万种,...
    2023-04-08
  • 古老非遗走进百姓生活实力“圈粉”

    精彩展演让河北非遗走进百姓生活。欢快的昌黎民歌对唱《正对花》《反对花》,乡土气息浓郁的石家庄丝弦《文王访贤》选段,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洪湖赤卫队》《穆桂英挂帅》选段等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2023-04-08
  • 山西元代壁画墓葬出土瓷器反映元代制瓷业发展水平

    2017年6月至9月,考古人员对上述墓葬进行发掘。两座元代墓葬东西相邻,均为多边形,斗拱为简单的把头绞项造,壁面上装饰屏风画,均为太原地区元代墓葬常见的特点。据此判断,两墓年代应为元代中晚期。
    2023-04-07
  • 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非遗文化不仅要“活”更要“火”

    从叶子到枝干再到花朵,刘宪堂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得非常严格,也正因如此,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在展现它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前来学习、传承,马丽就是其中之一。“最初结识堆绣作品,就觉得它很美,作为非物质...
    2023-04-07
  • 沪上侨界收藏家展出吉州窑瓷器:快乐收藏,心怀敬畏

     连日来,由上海市侨联支持、上海市华侨收藏协会主办的“侨韵臻藏”认识吉州窑——吉州窑标本展在上海举办,展出品种众多的吉州窑标本300余件、完整器39件。
    2023-04-07
  • 天津博物馆用戏剧方式“打开”国宝

    《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取材于北宋时期山水画名家范宽的作品《雪景寒林图》,用独角戏的形式构建出一片雪和一个人相遇的故事。
    2023-04-06
  • 国家文物局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

    此次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主要是为了完善预备名单动态管理机制、预备项目培育工作机制,建立近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梯队,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04-06
  • 让古老文化遗产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

    历经岁月洗礼,饱受风吹日晒,使得不少文化遗产光彩不再。就拿承德避暑山庄来说,上世纪初,山庄内超半数的园中园被毁,游人再难感受这些被毁园中园的历史风貌。是保留遗址原貌,还是恢复重建?数字化复原给出了一种答案。
    2023-04-06
  • 让非遗“出圈”,促文旅相融

    山东是文化大省、非遗大省,也是旅游大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经济基础。近日,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2023-04-05
  • 意外走红,甲骨有话说

    意外走红,甲骨有话说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统称。商周时期,甲骨主要是作为占卜的材料来使用。因此,甲骨文多被称为“甲骨卜辞”。那么,商人究竟是如何使用甲骨进行占卜的呢?
    2023-04-05
  • 丁埂遗址现罕见虎纹刻符石钺

    这是记者从1日召开的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的。与会的16名来自国内多个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家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刻有这种虎纹图案的石钺,认为这一石钺或是一种权力象征,...
    2023-04-05
  • 这里发现中国最早的栽培稻和“文字”

    今年是龙虬庄遗址发掘30周年,国家级龙虬庄考古遗址公园也正在筹划建设中,那么,龙虬庄遗址能给我们呈现一个怎样的江苏远古文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龙虬庄遗址考古领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等专家学者。
    2023-04-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