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献遗产与民族手工艺呈现勃勃生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6





 

  贵州主宾省展区占地400平方米,分为精品出版物展示区、数字出版物展示区、文创及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区、销售区四个区域


  展出近2000种近两年出版的精品图书,内容涵盖主题出版、社科、文学、艺术、古籍、科技、教育、少儿、生活等各个领域。这些图书凸显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同时又展示了贵州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是贵州出版在优化内容、提升品质、创新转型等方面的最新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贵州出版的最新成果,呈现贵州出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的新举措

  摄影:任莉红 制图:李洁


  进入上海书展的中央大厅,就能看到非常醒目的贵州主宾省展区。总展区分为精品出版物展示、数字出版物展示、文创及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销售四大区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据悉,贵州此次参展的图书涵盖社科、文学、艺术、古籍、科技、教育、少儿、生活等各个领域,重点呈现贵州的 “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


  珍贵史料揭开七彩之地的美丽面纱


  主宾省展区内,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展位占据 “半壁江山”。这家1951年成立、历经近70年风雨的 “老字号”,无疑是贵州出版行业的中坚力量。 “贵州建省已有600年历史,既有大量汉文化,更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将它们留档传于后人,是贵州出版人的责任。”贵州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夏昆说。


  曾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之称的《亚鲁王书系》就是杰出的代表。《亚鲁王》是史上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内容讲述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但这部史诗仅靠口头诵唱的形式流传,没有文字记录。2009年,《亚鲁王》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随后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亚鲁王书系》以史诗《亚鲁王》的整理编译为基础,提出“亚鲁文化”概念并搭建基础研究框架,为探究苗族传统社会文化提供了一种思路。


  书展上推出的 《贵州文库》《清水江文书》《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等书籍亦是贵州出版人的心血之作。大型丛书《贵州文库》收录和整理了贵州古近代历史文献,分为汉文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两大类。前者包括黔籍人士的著述与客籍人士在黔的著述,后者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用汉文记载的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口传文献。《清水江文书》是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和侗族林农们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献遗产,忠实地记录了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对中国混农林业和人工营林业的重大贡献,也是世界林业法制的历史典范,被中外学者赞誉为 “世界记忆”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留存了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艺术、歌舞、建筑、蜡染、挑花、剪纸舞蹈等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史料,为研究贵州的历史与发展提供了一手素材,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片神秘的七彩之地。”夏昆说。


  少儿图书是贵州出版主攻的另一块阵地,并已结出累累硕果。在当当网上,贵州人民出版社出品的“蒲公英”品牌系列童书每年都能在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中占据两到三席。贵州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西游记”系列立体书,在书展现场也十分受孩子们欢迎。


  文创周边与民族手工艺品深受上海读者欢迎


  要论书展主厅里最吸引眼球的区域,贵州文创及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区绝对数一数二。十几位身着华丽苗族服饰的妙龄少女歌声婉转动听,加上夜郎古陶、祥纹银饰、鸟笼书架等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夺人眼球……这块几十平方米的展台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突出以书为依托的文创、民族民间工艺的销售功能,让贵州展区特色鲜明,大受欢迎。丹寨县丹笼工艺总经理杨雪亮受贵州出版集团的邀请,前来参加书展。他设计的文创产品“鸟笼旋转书架”看似与普通鸟笼无异,但每两根竹条间都恰好可以卡进一本书。“想看哪本书,只要一转就可以信手拈来,小空间也可以有大作用。”杨雪亮告诉记者,尽管鸟笼书架售价不菲,但半天里已经卖出了十几个。


  看到自己带来的手工花草笔记本和手工香薰纸都成了抢手货,贵州午留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公司经理熊小平十分开心。他告诉记者,贵州当地手工造纸工艺十分古老,“古法造纸的过程,包括了采料、蒸料、揭纸等72道工序,其中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熊小平说,来上海书展一方面想为推广贵州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也想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方,开拓新的商机。


  75岁的张霞芬阿婆花了近千元,买了一只雕工精美的纯银镂空雕花手镯。“贵州苗族的银饰是很有名气的。”张阿婆把刚买的镯子直接戴在了手上,心满意足地继续淘书去了。(郭超豪)


  原标题:民间文献遗产与民族手工艺呈现勃勃生机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非遗手工艺:借助创意 重回当代,重回日常

    非遗手工艺:借助创意 重回当代,重回日常

    古老的非遗正在华丽转身,借助创意,携手设计师或艺术家,那些历经千百年流传的传统技艺,或变身内秀的文创产品,或变身炫酷的装置艺术作品,甚至与包括文学诗歌、表演艺术在内的不同艺术领域展开跨界,向人们呈现出非遗优雅“...
    2018-03-30
  • 全国文化遗产家底已基本摸清 让非遗“活”在当下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全国文化遗产家底已基本摸清,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至今,我国已有39项非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位列世界第一。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2018-03-30
  •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

    近日,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文化厅联合印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省级非遗小镇创建、国家和省级重大战...
    2018-03-30
  • 灾后文化遗产保护既是重建物质家园也是重建精神家园

    灾后文化遗产保护既是重建物质家园也是重建精神家园

    10年前,单霁翔目睹了大灾给文化遗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强力推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一处处坍塌的古建筑再次屹立,一座座博物馆重新开放,从气势恢宏的二王庙到古朴沧桑的藏羌村寨,众多文物古迹灾后修复重生,昭示着祖先的荣光...
    2018-05-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