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雪晶    时间:2021-12-21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中医药的科学性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本土文化的熏陶和哲学智慧的塑造是任何一门传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中医药不仅仅是一门解除疾痛的医学或技术,更是一门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科学。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融入儒、佛、道、法、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持续汲取各朝各代数学、地理、天文、军事、历史、哲学、文学等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升华成为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精神等。正是因为中医药学自肇源迄今,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相融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才使得中医药历久而弥新、亘古而长存。比如,中医两大理论优势之一的“整体观”便是源于中国古代道本源论、气一元论等哲学思想,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内涵,而且对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药的科学性体现在与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高度契合。世界科技史泰斗李约瑟博士指出:“中医学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并重视心理学的科学。”中医药是一种高级的科学,它不是建立在分析还原论基础上的简单科学,而是蕴含着丰富系统论思想的系统整体性的复杂性科学。中医理论体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精髓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其思维方式是朴素的系统论,其理论形成之初就有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代科学医学模式思想。中医的阴阳学说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高度契合,“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阴阳失衡,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所患疾病各不相同,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中医的辨证施治与唯物辩证法高度契合,“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充分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中医临床通过望闻问切收集各种“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来辨疾病的本质这个“证”。

  中医药的科学性体现在几千年治病救人的显著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中医药历经千年,遭受各种文化、科技等外界因素的攻击仍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维护人类健康,其生命力之源便在于疗效。认识中医药科学性,也必须要用疗效“说话”。中医药从实质来看,就是在认识生命、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活动中独创、运用、传承和发展的医药学体系,不仅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理论优势等,而且中医药具有独特、丰富和灵活的诊疗方法,比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及药浴等。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动物或细胞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各类内、外、妇、儿科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病相比于其他医学,它更加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这对一些亚健康状态调理及慢性疾病、恶性疾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优势。此外,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亦具有显著效果。从中医药正式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到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从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病患训练的八段锦、太极拳到中医药治疗能改善轻症患者症状,防止病情往危重症发展等,均体现了中医药对急性传染病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性。 【作者系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CSZ-2020-0836)的阶段性成果】


  转自:湖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