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江苏省文旅系统始终强化底线思维,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双防线”,确保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下一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如何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促进文旅业提质扩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记者专访了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
记者:新的一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如何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
杨志纯:刚刚胜利闭幕的省两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更好扛起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开局起步“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动员部署,必将激励全省上下以奔跑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门,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就是要自觉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要求贯彻到文旅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落实“国之大者”中把牢文旅发展方向,找准融入和服务全省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用“干在实处”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
一是聚焦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更好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艺术作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从“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文化强省建设更有显示度。
二是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推进江苏旅游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以江海河湖为脉络的“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从“大写意”成为“工笔画”,用“融”的理念打造有影响力的文旅平台,用“融”的思路深化各类文旅创建,用“融”的办法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进一步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
三是聚焦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针对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加大对文旅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坚持促复苏与增后劲相结合,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研究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引导文旅企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
四是聚焦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文旅领域意识形态、疫情防控和生产安全,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确保文旅领域安全形势稳定。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我省将如何落实?
杨志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文旅消费不能缺席。我们将完善文旅消费促进机制,创新开展系列消费推广活动,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一是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统筹当下“渡难关”和长远“增后劲”,坚持靠前发力、务实给力,近日已联合省财政厅研究出台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加大对旅行社、旅游景区、演出经纪机构和小剧场、特色旅游饭店等文旅市场主体纾困帮扶力度,及早下达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调2022年度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利率,发挥文旅特色支行作用,扩大“乡旅E贷”覆盖面,推动政策有效抵达并惠及更多文旅企业。
二是创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旅消费业态模式。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广运用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把握文旅消费新变化新趋势,引导小剧场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更好满足人们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的文旅消费需求。
三是搭建平台引导扩大文旅消费。精心办好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持续办好江苏省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继续策划推出文旅消费推广季,以此带动人气聚集,让文旅消费更加“旺”起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如何“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杨志纯: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将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艺术为民、文化惠民、旅游富民,努力推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
一是繁荣发展艺术创作。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组织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和美术书法作品,打磨提升一批聚焦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精心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面向全国组织举办“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散之风神·首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不断提升江苏艺术品牌活动影响力。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2800场,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增强送戏实效性和群众获得感。深入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持续培育一批活跃在老百姓身边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乡新型公共文化共享空间。
三是更好彰显文化遗产时代价值。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更好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和文明展示窗口作用。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升“运河百景”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功能,主动谋划、配合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工作,努力打造一批江苏特色文化标识。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建设提升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更加“活”起来。
四是策划推出更多高质量文旅融合产品。引导各地立足文旅资源禀赋,今年重点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旅游带建设,推出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更加彰显“水+文化”融合特质的旅游品牌。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策划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培育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