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会说话”?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推出的一款棒棒糖火了,通过加入科技元素,人们按步骤操作,在吃糖的同时还可以听到语音讲解文物知识。
这也并不是国博首次推出美食文创,之前还曾有过四羊方尊巧克力、如意糕、怡红群芳唐菓子等等。记者梳理发现,苏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都曾推出美食文创产品,“舌尖上的博物馆”越来越流行。
语音导览棒棒糖有何新意?
说回国博此次推出的语音导览棒棒糖,骨传导芯片的代入是一大亮点。
拿到这个棒棒糖,打开糖棒上的开关,手机蓝牙与棒棒糖蓝牙配对成功后,用手机扫描包装背面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可以点开文物讲解页面。
据介绍,品尝棒棒糖的时候,通过轻咬糖果传递声音到耳朵里,即可听到有关文物讲解语音。
棒棒糖上还有一个寓意吉祥的葫芦图案。据了解,该棒棒糖以国博馆藏清乾隆粉彩大吉葫芦壁瓶为元素,设计开发而成,也代表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网友表示“亲测好用”,“如果带USB充电就更好了,再多一点文物讲解,期待3.0版。”
也有网友提问“可以免费续糖吗?听一半糖吃完了怎么办?”其实,将上述小程序保存下来,就可以在手机上反复听文物讲解了。
舌尖上的国博文创
记者了解到,因为国博之前已经推出过一款创意棒棒糖,上述语音导览棒棒糖也被一些网友昵称为“国博棒棒糖2.0版”。
棒棒糖之外,国博还推出过许多舌尖上的文创。早一点的,有“吉金之飨——黄油曲奇”;四羊方尊巧克力也较为知名,造型保留了羊和尊的形象,看上去十分“萌萌哒”。
“如意糕”,以“乾隆御题如意”的端首为主体造型,表面浅浮雕两条水中跳跃的鲶鱼,谐音“年年有余”,口味有浓情摩卡、黑巧奶酪……也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去年12月份,“怡红群芳”糕点曾一度刷屏。它的灵感与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怡红夜宴图》有关。该画创作于清代晚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背景取自小说《红楼梦》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博物馆,看上去有点“好吃”
不只是国博,“民以食为天”,对吃这件事,其实许多博物馆都操碎了心。
2014年,苏州博物馆出品了以馆藏文物为原型的曲奇饼干,抹茶味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相当受欢迎;同年,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也研发了“青铜面具饼干”,好吃又有趣。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为观众奉上3款文创蛋糕,分别名为“粤藏”“粤光宝盒”“风尚”,吸引大量“吃货”。
据报道,颐和园也推出了文创美食,比如颇具特色的“颐和八景”,选取长廊、佛香阁、铜牛、十七孔桥、玉带桥、石舫、文昌阁、贵寿无极等8处标志性景观,用不同馅料制成糕点。
曾有网友如此描述自己的体会:如果说以前博物馆美食文创还只是在传统节日凑个热闹,现在则是慢慢走进日常生活。
文化如何赋予美食文创灵魂?
其实,高质量的博物馆美食文创,不仅仅是果腹的食物,也是一种有效传递文化知识的媒介。
近些年,博物馆们推出美食文创已并不鲜见,有的与馆藏文物结合,有的则契合热门展览,这种与饮食相结合的文创新玩法,正在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
早前,国博饮食文化中心负责人廖飞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文创产品无论做成什么,赋予其内涵和灵魂的始终是文化。
“现在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激烈,你是不是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传达要表达的意涵,比拼的是题材。”他说。
美食文创屡屡成为热门,也折射出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让美食文创如何更加好看、好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大概是今后许多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问题。(记者上官云)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