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航摄
暑期游高校,是许多学生夏令营必备的项目。今年,暑假刚刚开始,来自不同地区的夏令营团队已经开始“包围”清华北大了。然而记者发现,夏令营团队好不容易进到学校之后,大多只是组织同学们在校园里疯狂拍照,用手机“到此一游”,反而对学校历史、校内景观并无介绍。更有甚者,一些讲解居然错误百出。
让孩子逛逛清华北大,回去励志,是家长们的愿望。但不少孩子只对校园里的花、鱼、湖等自然景观感兴趣,参观结束后对校园文化、历史仍一无所知。有不少小同学表示,参观清华北大并非是自己感兴趣,而是“我妈妈觉得应该去参观”。
现场
参观高校=花式拍照
今年暑假,清华北大两所名校推出了网上预约进校。个人参观只需要在“参观北大”或“参观清华”微信小程序绑定个人信息,就可提前7天预约进校参观。7月14日,是两校试运行预约系统的首个周末,当天下午,记者在清华大学西门外看到,这里已经摆放上了“参观清华请提前预约”的告示牌,并附上了预约的二维码和小程序,不少人挤在告示牌前用手机扫码。
两所高校门前挤满了人,虽然没有预约不能进入,不过游客们还是热衷于在校门口合影留念。记者看到,堵在校门外的人群中,有许多从外地来京的夏令营团队。一位带队导游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团队进校比个人进校难。个人进校是有名额就能预约进校,团队必须提前填写申请表,由学校审核,审核还不一定能通过。我们虽然进不去,带孩子们来学校门口拍个照也好,也算来过了。”
记者从北京大学保卫部了解到,如果团体想要进入北京大学参观,需提前3到5个工作日下载填写《北京大学团体参观预约申请表》,北大保卫部将按照预约团体类别、预约顺序以及校园承载能力对预约单位进行审批。而对于清华大学,团体预约需提前14天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管理系统提交申请,目前主要面向教育行政机构开放团队参观预约。
穿过校门口嘈杂的人群,北京晚报记者进入清华大学校内。学校内安静了很多,可以看到有几支统一着装的夏令营团队正在参观。记者发现这些夏令营团队虽然费了不少劲儿才进入学校,但都是在校园景观前“花式拍照”,而没有对校园历史、文化的讲解。
在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清华学堂前,一队中学生大小的孩子,身穿印有“快乐起航夏令营”的统一服装,从校园东边走来。团队大概有五六十人,他们散乱地停在清华学堂前,“来来来,都排好,过来拍照了!”带队老师吆喝着让孩子们过来合影。有的孩子看起来对这个建筑物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站在不远处的树荫底下张望,任凭老师怎么招呼也不愿挪脚。也有孩子配合老师,轮换着在清华学堂前合影,拍照大概进行了三分钟。随后带队老师站起身,领着孩子们去下一处景观,过程中并没有向孩子们介绍清华学堂的历史。北京晚报记者询问夏令营队伍中的一位小女孩,“知道为什么要来清华学堂参观吗?”小女孩回答说,“不知道,老师带着就跟着来了。”
记者跟随该夏令营团队参观了清华二校门、清华日晷、水木清华等地,每到一处景观前,带队老师便会组织孩子们拍照,拍了集体大合照,又拍几人小合影。花式合影之后,立即去到下一处景观。在拍照的间隙,有几个孩子离开夏令营的队伍,好奇地停在清华日晷前,猜测着这个东西是用来干吗的。其中一个个头稍高的女孩说:“这是用太阳光投影来计时的,在古代就像是表一样。”这时,带队老师催促他们去下一个景点拍照,几个孩子赶紧离开日晷,奔跑着追赶大部队。
当日,记者在清华大学校内又跟随了两队夏令营团队,发现这些团队仍然十分热衷在景观前拍照,而关于校园景观历史的介绍也几乎没有。
清华大学的在校生许林(化名)告诉记者,日晷、二校门是游客们最爱去拍照的地方。“跟这儿合个影,就如同打卡说自己来过了清华。也会遇到一些带讲解的团队,不过讲解的内容就有待商榷了。有一天上午,我站在日晷旁,听了三个不同的讲解版本,全都是错的。作为清华的学生,我们还是希望进校的游客能够正确地了解清华,而不是拍个照打个卡,或者像去年暑期出现的情况——在日晷和二校门上刻字显示自己来过了。”
说法
组织者
参观名校是因为“家长需要”
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官方公告均有提及,高校不是旅游景点,而是重要的教学科研单位。每到一个校园景观就疯狂拍照,真的是夏令营参观高校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王欣玥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她成立了公司,组织了多次人文夏令营。她告诉记者,很多夏令营主办方为了宣传效果,很注重在每个景点前合影。“可能全国的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清华北大看看,希望孩子回去之后能励志,好好学习。夏令营的实际付费者是家长,而不是学生。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很多夏令营会把参观清华北大列入项目表。但实际参观的过程中,如果一直讲校史、讲文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感兴趣,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另外,一个团20个孩子,可能只有几个会把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理想。其他人就觉得反正考不上,学校有什么历史有什么文物,跟我没关系,能够全程认真听讲解的孩子没几个。他们反而是比较喜欢学校里的鱼啊、花啊。而且,孩子们回到家,不会给家长反馈说讲解内容好或不好。所以,有的夏令营团队为了节省开支,就干脆把讲解省了,或者随便雇一个校外人员来讲。但是在校园景观前拍照的作用就大多了,可以给家长看,证明带孩子来过了,相片很直观,对夏令营以后的招生宣传帮助也很大。”
每次带夏令营,王欣玥还是会坚持请北大的在校生给孩子们讲燕园中的文物,“就算只有三两个孩子认真听,也得好好讲,不然就白进来了。”不过,她也在夏令营中加入了一些更贴近每个学生的项目,比如给孩子们讲老舍的小说作品《四世同堂》,再带他们去故事的发生地——小羊圈胡同;在国家博物馆里,让孩子们去寻找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再一一讲解。“这样的内容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更大,更贴近他们。”不过,她也承认,“家长们更愿意为与清华北大有关的内容买单。”
学生
清华就是个“有很多白色建筑的地方”
记者在北京大学走访时看到,一队身着统一服装的孩子开心地在未名湖边用面包屑喂鱼。而带队老师正在介绍不远处的北京大学标志性文物——翻尾石鱼。
初三学生小欣家住江西。在清华北大实行预约进校以前,她曾跟随某夏令营进入两所学校参观。被问到对两所学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小欣回答:“排队,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排到中午快11点才进去,热得都要晕了。”此外,根据小欣的描述,清华大学是一个“有很多白色建筑和雕塑的地方”,北京大学“未名湖里鱼很多,湖边上有很多石头雕塑”。她唯一能够说清楚的地方是清华的荷塘,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在这儿写的。
专家
暴露出成才模式单一化的问题
中小学夏令营应不应该进高校?该如何参观高校?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王旭明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夏令营扎堆进高校,确实是当下存在的情况。家长应该考虑孩子自身的状况,不要过早地将孩子们的梦想定位在上清华北大。“首先,我很反对不考虑孩子自身状况,一窝蜂地跟风。其次,就参观大学这一点来说,我不赞成让小学生参观大学。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想和梦想,如果过早地将孩子们的梦想定位在上清华北大这样一个单一的梦想上,不利于孩子早期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孩子过早的目标单一化、成长成才模式单一化,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
王旭明认为,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由选择假期去哪儿。“尤其是小学生,要充分地利用假期,去更多地关心热爱大自然,去走向社会,去各处景点、旅游胜地、古代遗址游玩。比如带孩子去看大海,去见识一下大森林,这要远比带孩子一窝蜂去大学里参观好得多。” (谢宇航)
原标题:参观完名校,文化历史全不知晓
转自:北京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