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书的价值和故事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不同的材质上记录各种知识、思想的载体,是人类积累各种知识、经验和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2018-01-22
  • 余事正心——读《名山书论》

    传统的优秀文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职于艺”者要再“进于道”,而“志于道”者不妨“游于艺”。由于“职”、“游”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门艺术,二者的认识有时不免会发生相当的分歧,尤其在书画艺术上更是如此。
    2018-01-19
  • 如何读好资政第一书

    如何读好资政第一书

    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皇帝因此书“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据《诗经》“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之资于治道之意,特命名为《资治通鉴》。
    2018-01-19
  • 严歌苓:《芳华》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

    细数她的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白麻雀》《爱犬颗勒》《一个女人的史诗》等等,都取材于军旅,“写部队文工团我一直没有停过,那段生活对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
    2018-01-19
  • 刘震云谈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笑称"我也是吃瓜群众"

    小说20万字,不算很长,前言19 7万字,写了四个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但“因果”落在最后3000字的正文里。结构新奇,书名透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
    2018-01-19
  •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顶尖企业30年质量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书作从如何理解质量、质量的工匠精神、怎么制定质量策略、质量管控的基本手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管理者的领导力等方面对“质量思维与观念如何养成”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2018-01-18
  • 城市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城市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中国古城墙》就是杨国庆和众多文物工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就此而言,《中国古城墙》一书的出版,也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它将唤醒人们对“城市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思考。
    2018-01-18
  • 《东北大学往事》出版:回望东北大学十八年流亡史

    反映清华大学校史的电影《无问西东》正在热映,梳理另外一所知名大学东北大学校史的著作《东北大学往事:1931-1949》日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学者张在军撰写,回顾了东北大学十八年的流徙历史,其中不少故事鲜为人知。
    2018-01-18
  • 和这世界的不快已经吵完--悼余光中

    和这世界的不快已经吵完--悼余光中

    可以告慰的是,余光中为后人留下的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不朽之作,是死神再使大力气也是无法偷走的。用余光中自己的话来说,“就算大索三日,秦始皇也未必能逮到张良。
    2018-01-17
  • 《二程集》:识仁明道,自治治人

    《二程集》:识仁明道,自治治人

    南宋“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师承程门三传弟子李侗,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形成一个庞大的、严密逻辑体系的学说,与二程合称“程朱理学”。
    2018-01-17
  • 《艺术博物馆》:“纸上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读者们拥有这本书,花费时间仔细阅读每一页,会获得更多愉悦、更多知识,那么多的图片和信息能够持续阅读一生。作为一个出版人,出版这样一本书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2018-01-17
  •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一部讲究的手艺史

    相信像这样对过去许多老行当倍感陌生的人不在少数。过去很熟悉今天却完全看不到的老行当还有很多,比如箍桶匠、补缸补碗补锅匠、染匠、漆匠等等。
    2018-01-17
  • 周国平:别让你的头脑变成人家思想的跑马地

    我们中国的教育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和缺点是什么?就是没有真正的哲学教学。中学毕业的第一门考试,也是全国唯一一门统考的课程,就是哲学,所以他们开玩笑说,哲学考试是法国人的成年礼。
    2018-01-17
  • 漂亮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

    漂亮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而读书则是接近美和有趣的方式。又到一年盘点时,对于过去的一年,虚构文学或多或少地成为了记录丰沛人生的一重维度。
    2018-01-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