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词生于“80”后,今年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她在“80”后作家群中,应该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个作家。我先后读了宋小词的一部分中篇小说,感到十分温暖而振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她在《当代》拉力赛获总冠军的中篇小说《直立行走》,看后非常震惊。我第一个感觉是:不简单。再有一个感觉:准确。人物拿捏准确,语言朴素准确,而且还生动。这部小说看完,我回想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想了半天:没有。之后我又读到她的另一部中篇《血盆经》,读完,依然一个字:好!
《血盆经》相对于《直立行走》,完全是两种气象。一个直面现实,是城市题材;一个婉转温润,写的是乡下,当然依然也是现实题材。读《血盆经》,不由想起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当然它们是不相干的。但是文学就是这么神奇,它为你提供的意象,也是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的。宋小词也写爱情,但她不专门写爱情,她只是写人物关系中的爱情,而且她写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荒谬。
此后的一段日子,我便逢人说小词,一直说到宋小词的中篇小说集《直立行走》出版。于是我又读到了《天使的颜色》和《滚滚向前》两个中篇。
宋小词当然是写当下的。她的小说多直面人生,现实感很强。她不专门写故事,但她小说中有故事。宋小词的小说真是在“说”,而不是“写”。她很少描写,对话也很节约。她就那么或舒缓或急切地说下去。她说得很有张力,当然是口语,当然是短句。宋小词的小说让人记挂,你看了几页,就放不下,就会念着这个人物:后来怎样了呢?过了很久,你都会再拾起这部小说看,不像有的小说,放下就放下了,你看一半丢下也无所谓。
宋小词基本是本色写作。她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多为女性(当然也有例外,如《血盆经》)。她的题材多是都市的,但都市的一头连着乡村。
读完《天使的颜色》,我在文后批道: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一个最平凡而真实的题材,一件人们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情。最普通的情感和最现实的处境,宋小词把握得很好,而且她给这个最普通的故事起了个浪漫的题目:“天使的颜色”。这也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眼”,使这个最常见的、普通人世间千千万万人都会遇到的贫困与生存、疾病与求医的故事有了文学的意义。
《滚滚向前》又是另一番气象。这是一个篇幅较大的中篇,宋小词就那么说下来,说得很动情、很温软,真是一番“滚滚向前”的样子。杨依依是一个很生动的人物,有主见、有担当,又十分可爱活泼。宋小词说《滚滚向前》是早期作品,现在都羞于提起,我倒觉得不必。我无端觉得,杨依依身上有作者本人的人格理想,杨依依的个性无形中显露出了作者的个性人格。我读完全篇,眼睛都湿润了,我为杨依依加油,为杨依依鼓劲:杨依依,好样的。你是一个有心性又勇敢的女子,你一定会成功的——读了一篇小说,能写下以上这么一段话来,而且是不知不觉的,你能说小说没有力量么?
宋小词的小说其实名字起得都挺好。《直立行走》富有象征意义,只有动物才是爬行的,而武汉土著周午马的生活目标就是从鸽子笼一样的窝棚里爬出来,过上人一样的“直立行走”的生活,把有点卑微(在杨双福面前还有点高傲,有点泼皮无赖),有点可怜、有点无奈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生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宋小词的小说里看不出多少技巧。她的小说没有这个那个“主义”,要说有,就是现实主义。她是很扎实的。叙述扎实,人物扎实。无技巧为最高技巧,宋小词看似无技巧,但她还是经过一番努力的。
宋小词出生在湖北松滋县一个叫洈水的小镇。那里有个大湖叫洈水。我想那里的鱼一定很多。宋小词天资聪慧(她反应很快),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学教育。她们家世代从医,到了父辈弃医从教。她父亲是乡里少有的大专生,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会唱戏,在当地是响当当的文艺骨干。这些都影响了宋小词的少年时代,她很小就开始阅读了,当然是从童话开始的。她阅读过很多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当然也读《红楼梦》,八九岁时学林黛玉把家里桔园的柑橘花捡了装进布袋里埋起来,还被父亲打了一顿。16岁出门上学,用整整一个学期,一字不漏地把《红楼梦》完整地读了一遍,她说读完感觉自己人都变了,变得多愁而敏感,细腻而好疑,孤高而自大。其实,此时文学的种子早已埋入了她的心头。成人之后当她开始学习文学创作时,她又读了许多世界名著和当代作家的作品,为她的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05年,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晚妆》首发于《芳草》杂志,由此拉开了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十多年来,宋小词已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二十多部中篇小说。
宋小词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他们大多很鲜活,读过了,就记住了他们,仿佛生活中真有其人似的。我愿意向宋小词书中的这些人物致敬,他们是:周午马、杨双福、何旺子、起亮、南音、杨依依……当然,还包括《血盆经》中的菊香婶子。她虽然着墨不多,但活灵活现,很是生动。(苏北)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