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VS传统:爱读书的中国人正在增多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 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 02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 1%,已经连续8年增长。
    2017-05-18
  • 莎士比亚致中国北京青年的一封信

    朋友:您好!您绝想不到,这是一封401岁英国老头儿的来信。是呀,我也没想到,老莎我在家乡出生时受洗的斯特拉福德圣三一教堂,已安睡401年,才过忌日没几天,灵魂就不消停了,非得给您写这么一封穿越时空的信,闲聊几句。
    2017-05-15
  •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而非抹杀幼稚

    近日,作家王安忆选编的《给孩子的故事》由活字文化正式出版,该书精心遴选25篇适合孩子阅读的短篇小说及散文,回到文学的源头,为孩子提供保有美学本能的完整故事,让孩子感受最原初的阅读乐趣。本文系王安忆为本书所作的序。
    2017-05-15
  • 高校图书馆公布2016年度阅读报告 清华学子独爱金庸武侠

    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大高校图书馆陆续公布2016年度阅读报告,颇有令人意外之处,阅读多样化的样貌,在大学校园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7-05-15
  • 余秋雨软精装套系(传家典藏版):文学启蒙之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余秋雨软精装套系(传家典藏版):文学启蒙之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余秋雨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具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2017-05-14
  • 文学大师致敬文学大师:为你写书是最长情的告白

    最早的大师“致敬”大师的行为,可能来自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他在《蛙》剧中,让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登场“对骂”,最后裁定埃斯库罗斯获胜。
    2017-05-14
  • 马伯庸《白蛇疾闻录》:法海的蜕变之旅

    马伯庸这版《白蛇疾闻录》看下来,对生化危机般的剧情并没有太大感触,反而是法海在西湖边的那段独白一直萦绕在脑海里。
    2017-05-14
  • 在朋友圈晒书,总比晒鸡汤、晒吃、晒玩要有意义得多

    读完新买的诗集后,覃用了10分钟在手机上狂敲屏幕,删删改改写出上百字的读后感,但几番犹豫之后,她还是将这条未发出去的微信朋友圈动态删掉了。“我现在都不敢在朋友圈晒读书了,怕朋友说我‘装’。”覃无奈道。
    2017-05-12
  • 古籍“倒爷”:2万元收的一本《金刚经》卖出160万

    四川成都的古籍书店老板郭云龙最近出了名。他花了2万元淘了一本宋代《金刚经》孤本,竟卖出了160万元的天价。郭云龙说,在成都当地,开了二十多年的古籍书店,如今只剩下两三家。
    2017-05-12
  • 阿赫玛托娃自述:诗歌就是我与时代和人民的联系

    1889年6月11日(新历23日),我出生于敖德萨附近(大喷泉)。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退役的海军机械工程师。在我还是一岁的小孩子时,便被送到了北方——进了皇村。我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6岁。
    2017-05-12
  • 文艺评论也要红红脸出出汗

    “我们这个戏《双蝶扇》从首演到现在已经演了50多场,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和专家喜爱,媒体也给出了很高评价……”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一开口就介绍起《双蝶扇》取得的各种成绩。
    2017-05-12
  • 今天,我们为什么怀念汪曾祺

    岁月无痕而有情,转眼之间汪曾祺离开我们20年了——然而,时间越走越远他却似乎越走越近,20年来汪曾祺的文字历久弥香,甚至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汪曾祺热”。
    2017-05-12
  • “孤独星球”创始人发布新书:旅行是一个发现世界的过程

    作为第七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春季主题“阅读+创新”的一项重点活动,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LonelyPlanet”创始人之一托尼·惠勒近日来到北京发布新书《LonelyPlanet的故事:当我们旅行》。
    2017-05-12
  • 长篇报告文学《放歌天地间》:记述阎肃的艺术人生

    5月9日正值阎肃先生87岁诞辰,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杂志社、安徽出版集团在京联合举办了长篇报告文学《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的作品研讨会。
    2017-05-1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