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06





时隔近十年,著名作家王跃文交出一部54万余字的长篇新作——《家山》。这部作品诞生于王跃文从畅销书的喧嚣回归静默的八九年间,诞生于大量的历史文献、方志、户籍田亩制度的搜集整理之中,诞生于无数次往返乡间田园、闾里野巷的实地勘察采访之中。


  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文艺出版社、《当代》杂志联合主办的《家山》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认为,面对《家山》这样一部写家乡也是写中国,写历史也是写理想,写儿女情长也是写家国情怀,既有书卷气又突出民间性,既讲究书面语言又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的作品,要想用一句话涵盖它的内容、主题、意图、艺术是很难的。《家山》是王跃文在以往创作总和基础上的一次再出发,他将自己蓄积已久的创作力来了一次总爆发。


  在他看来,王跃文的《家山》要写的是一种斩不断的文化之根,即“出于善而得到和”。和善之美映照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才使得生生不息成为可能,才使得艰辛之中仍不缺少美好,纷乱之中依旧保持着公序良俗。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家山》将历史大事件融于村民的日常生活琐碎之中,以一个村庄、数个家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兴替变化。大洪水后的互相救济、自建水库村民一呼百应、集体掩护红军家属等等情节,体现了让一个族群凝聚起来的精神纽带,王跃文写出了一个族群甚而是整个民族繁衍生息的蓬勃的生命力量。


  更难得的是,作家用家乡话写“家山”,精准而深刻地展现了王跃文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历史的观照。这是可贵且成功的语言尝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扩展了汉语写作的宽度。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从这部书里首先看到湖南作家浓烈的乡土情感,他更愿意将《家山》视为一种文脉传承。沈从文式的乡土之亲、乡民之亲、故土之爱,和王夫之式的历史之变、生命之思,都化和在了《家山》起伏层叠的祖父辈的时空之中。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认为《家山》呈现出来的是一幅乡土中国、田园风情的长卷,背后看到的是20世纪时代风云和整个社会的变革。整部作品节奏舒缓,幽幽的叙事和社会变革之间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觉得这部小说有一种安稳感,如书中所写,“家乡瑞雪,河山安宁”,重新回到传统感受其中的美好。《家山》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创作特别重要的收获。这部作品气象开阔、有静水深流之美。很多人提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会和《白鹿原》比较,但它们的美学观念很不一样。《白鹿原》故事有传奇性,而《家山》是有些反传奇的。


  研讨会最后,王跃文对专家的评议表示真诚感谢,他说文学是打量世界的另外一双“天眼”,当自己重新审视乡村的春种秋收、四季物候、儿女情长、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烟火日常的时候,一切琐碎都呈现出新的意义,一切凡俗无奇都变得诗意盎然。在创作过程中他时刻感受到并且深深赞叹文学本身天然具备的功能和能力。他表示自己很清楚地知道《家山》还有不足,其中所有遗憾都将成为今后创作的借鉴。“面对文学,始终谦卑”。 (记者 应妮)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