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起来了,消费复苏正当时!春节以来,集团旗下全国各地的商场、酒店、餐饮、院线等都在恢复‘烟火气’,销售也实现回暖。”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委员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感受真切。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措并举发力“拼经济”“抢开局”,市场回暖态势明显。前两个月,多项经济指标、多个领域取得“开门红”。
踏着市场复苏的春潮,连日来,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怀启程赶赴北京。如何延续经济复苏的良好开局,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期待今年两会发出更多提振经济的强音,为经济复苏注入更强的后劲。
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势头强劲
“复苏不是马上来临,而是已经来临。”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爽代表说,“我们对于文旅产业下一步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1月份,清明上河园景区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创下了景区24年经营历史中的纪录。“自2023年元旦开始,公司日均游客接待量大大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春节黄金周7天时间景区接待近40万人次,同比2019年疫情前增长65%,东京梦华晚会连续5天每晚加演3场。”王爽代表说。
游客回来了,消费更强劲了。1月份,清明上河园游客接待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86%,而景区除门票以外的二次销售收入则增长了180%。王爽代表说:“游客在景区里的吃、住、行,还有一些娱乐消费大幅增长,消费需求如此旺盛,这是我们没想到的。”
旅游业“满血复活”,餐饮等消费板块的复苏回暖势头同样强劲。商务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
“春节期间,重庆全市线上线下订餐特别活跃,餐饮市场的回暖速度超出了预期。从春节假期日均营业额和日均客流量的初步统计看,餐饮商会1987家会员企业,基本都达到了疫情前80%的营收水平。”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代表介绍说。
今年1月份,陶然居旗下各个门店人气逐渐恢复上升,营业额达3014万元,与去年12月相比,环比增长了92.2%。严琦代表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散,消费市场行情进一步好转,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生产有序恢复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穿越寒冬,迎来春天。”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代表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带动消费回补升级。踏上新征程,企业满怀信心,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快递物流加速奔跑,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
202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收入3506亿元,增长5.4%;生态收入450亿元,增长16.3%;全球利润总额252亿元,增长3.7%。“当前我们信心百倍,正铆足劲加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工作,昂扬着‘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力争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行稳致远。”周云杰代表说。
最新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2.6%。这个数字创下近11年以来的新高,显示出生产供给正加快恢复,企业复产节奏正在提速,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眼下一切都处于有序调整和恢复之中。”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PTA团队副经理郭晶晶代表告诉记者,此前整个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公司目前正铆足干劲,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升装置操作平稳率,挖掘装置潜能。同时,紧盯市场行情变化,在生产方案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抢抓市场机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巩固经济回暖势头后劲从哪来?
随着经济复苏不断加快,各行业各领域的各项关键指标正不断恢复接近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但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进一步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势头,不能满足于回到疫情前,而是要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面对市场需求迅速回暖的机遇,实体商业企业唯有不断提升消费供给的能力,特别是要在新消费品类、新消费服务上下更大的功夫,在满足消费的同时,不断创造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才能将机遇化为发展动力。”丁佐宏委员表示。
“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的恢复性发展,我们将努力创新业务发展,把失去的时间找补回来。”严琦代表介绍说,当前,企业正积极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改造,同时加快推动传统餐饮业态向“文餐旅宿购”融合发展方向迭代升级。
在着眼高质量、苦练企业内功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期待着稳经济、促发展政策进一步发力,助市场主体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一臂之力。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活跃度有了明显好转。2月份,中小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经历数月低迷之后首次站上枯荣线,回到扩张区间。启程前往北京前,王爽代表专门走访了当地的中小企业,她认为,现在正是他们需要“政策拉一把”的关键时刻。
“一些中小旅游企业,有不少资金链都出现了问题。希望国家能出台针对性的政策,通过建立企业白名单等形式,给需要帮扶的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王爽代表说,“要让中小企业活下来。各类市场主体合力共进,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市场整体恢复向好。”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