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1年是信心恢复、预期引导的关键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30





  11月2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0-2021)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0-2021)”,分析了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亮点和2021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和风险点,并提出十条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020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防控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回落。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双重胜利,再次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中国经济的弹性韧性。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V型反转,开始走向稳定复苏的轨道,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样板。


  报告认为,2021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之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的一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更是中国开启十四五规划实施战略转换的第一年。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国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化和调整、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抬头将成为左右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 —— CMAFM模型,报告预测,2020年第4季度我国GDP实际增速将达到5.9%,全年实际增速达到2.3%,比世界经济增速高6.7个百分点,不过这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展望明年,由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基数因素,各类宏观参数将全面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速预计将达到8.1%,并呈现出严重的“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预计2021年1季度将达到11.4%,到第4季度将下滑到5.4%左右。


  报告指出,2021年是非常规政策退出的一年,也是信心恢复和预期引导的关键年。如何选择政策退出的时点、步幅、路径以及退出工具的组合,将是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并成为影响经济复苏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经济主体的认识角度和判断标准将发生巨大变化,微观主体对经济运行的直接感受将与宏观数据的表现发生严重的背离,社会不同阶层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也将出现强劲分化。预期分化和经济主体对于经济困难忍受程度的下降将是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情况。


  不过,报告也强调,2021年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第一年。战略转换带来的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布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与短板的补足、扩大内需战略层面的启动等举措不仅将引发2021年经济主体预期的改变,同时也将替代非常规刺激政策成为需求扩张的基础力量。


  基于预测和判断,报告提出了十项政策建议。


  一是必须理性、科学认识清楚2020-2021年份宏观经济运行逻辑的独特性,全面认识到疫情冲击、疫情防控、经济纾困、疫情消退、超常规政策退出在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上带来的新规律和新现象。


  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疫情阻击战、中国经济保卫战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步性给予了中国“十四五”规划战略转型的契机,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面临的新任务具有强烈的挑战性。


  三是必须认识到当前经济复苏远没有达到常态化水平,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依然来自于超常规的疫情纾困政策,且具有强烈的不稳定、不均衡、不确定等特点。这决定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不宜大幅度转向,但政策的边际调整必须启动。


  四是科学认识明年各类宏观参数同比增速过高带来的经济景气假象,多角度多层次对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进行科学研判。高度关注微观市场主体绩效的边际改善情况、就业市场的状况、各类环比数据的变化、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变化,以综合研判确定政策退出的节奏和路径。


  五是明年的宏观政策需要以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为锚,以全面扩大内需、缩小供需缺口为基本目标,为新战略启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纾困政策的退出,积极应对金融风险显化的挑战,逐步回归常态化宏观调控模式。


  六是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率快速的上升和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超常规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在2021年二季度开启逐步向常规性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变。


  七是货币政策虽然在2020年3季度开始做出边际调整,但贷款规模、全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货币供应量等参数的增长速度依然大幅度高于名义GDP增速,虽然2021年名义GDP增速将提升到9%左右,但这些货币政策参数在2021年要进行进一步的适度调整。


  八是高度重视中国当前“高债务率”与“高实际利率”的组合带来的多难问题。


  九是高度重视经济复苏时政策退出带来的风险问题。


  十是应对未来风险挑战,必须抢抓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窗口期,大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