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节能环保领域合作互补性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07





  “中日两国同为经济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各有所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中日节能环保合作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合作前景十分广阔。”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宋先茂在会上如是称。会上,来自中日双方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协会的800多位代表共聚一堂交流信息,分享经验,为深化中日节能环保合作建言献策。


  合作互补性强合作成果显著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王天义表示,在节能环保领域日本是先行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中国学习。王天义举例说,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和垃圾处置领域,日本的垃圾分类、垃圾焚烧技术和装备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生态环保事业进入全新阶段,正在力争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节能环保空间巨大,每年的市场需求达数万亿元人民币。中日两国加强技能环保领域合作、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繁荣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宋先茂表示,建设“美丽中国”将为中日两国企业提供巨大的贸易投资机会。他希望双方企业以此次分论坛为契机,在环保技术创新等方面充分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中日节能环保的合作多层次深入发展,他希望日方以更具前瞻性和建设性态度充分发挥本次论坛的平台作用,将更多先进技术和环保设备引入中国;中方将进一步出台扩大进口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中日经贸节能环保产业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在中日嘉宾的见证下,论坛举行了中日合作示范项目文本交换仪式,共签署了24项合作项目,涉及节能与新能源开发、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第三方市场等领域。


  据悉,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2届,共签署了338个合作项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日本CHAdeMO协议会经过协商,达成了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加强双边和国际合作的意愿。


  深化技术交流推动创新合作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提出,中日两国可在氢能源领域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两大重点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氢能是创造全球能源未来的关键。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塑料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创新研发,希望为中国塑料回收利用作出贡献。节能环保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企业效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可助力世界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为深化双方在节能环保领域合作,王天义建议中日两国深化技术交流,推动创新合作。日本是世界上每单位GDP增长能耗较低、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常丰富的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可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增强政府间、企业间、机构间的政策探讨、技术交流和人员往来,借助环境项目充分交流有益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培育一批专门从事节能环保的专业化公司,中日企业间可以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合作,借助发展变革契机实现互惠共赢。


  王天义还表示,中日两国应加强PPP领域的交流,助力绿色发展。日本的PPP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包括完整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有效推动了日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日本共有600多个PPP项目,且运作成功,失败率不到2%。中国政府非常重视PPP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推动PPP模式在生态环保领域得到更多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更多更好使用PPP模式来产生更多的绿色项目,推动绿色发展。他希望可以与日本政府、企业深入交流和分享,相互交流成功经验,加强绿色PPP顶层设计与能力建设,推动绿色PPP在节能环保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据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董事长马刚介绍,2016年盈峰环境就与日本企业开展过合作,旗下全资子公司为日本福岛县垃圾处理中心输送了一批全新研发的垃圾压缩装备,投入到福岛地震和核辐射现场灾后重建工作中。作为中国出口日本的环卫设备,盈峰环境推出的垃圾压缩车以高效、高规格、高品质受到日本社会各界关注。


  他代表企业界对推动中日节能环保务实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日两国企业应以新一届论坛的举行为契机,在新能源应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开展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双方可针对市场需求联合研发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环境装备制造向更高端、更节能、更智能的方向转型升级。二是中日两国企业在节能环保、科学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很多新的合作增长点,双方应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发挥各自的资金、技术、承包工程优势,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契机,共同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三是希望中日两国政府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税收和融资上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节能环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张敏)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