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召开的城市大脑前沿创新研讨会上,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的5项新标准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5项标准与去年发布的3项标准,一起在中国乃至世界率先构建了体系化的城市大脑建设标准,涵盖城市大脑的相关术语、总体架构、数字神经元建设、数字神经元编码、云反射弧建设、建设流程、安全规范和成熟度评估等8个方面。
城市大脑,实际上是21世纪世界科技生态在向类脑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用类脑和神经系统的框架进行城市大脑的建设,符合自然界智慧产生的科学规律。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在城市大脑领域,标准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大脑是一个产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目前我国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产业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费爱国在去年首批3项城市大脑标准发布时曾给出这样的评价。此次新发布的5项标准,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城市大脑把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机制作为核心,将有效解决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的问题,同时也将避免城市大脑建设花费过大却效果有限的问题。“城市大脑并不只是城市智能管理的中枢,这是理解上的误区。城市大脑实际上是指大范围、大尺度、大规模的城市级类脑系统,是世界数字大脑的一部分。”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主任、标准牵头人刘锋表示。他认为,充分利用当前数字科技生态中已有的软硬件设施,将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机制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可以大幅降低建设城市大脑的成本,有效避免每个城市都建立各自的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8项城市大脑建设标准的完成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助理张俊文表示:“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会将继续组织专家团队就城市大脑、数字大脑如何进一步落地实施,形成可以直接应用于数字经济场景的技术方案开展工作。”
城市大脑的研究仍然在路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程承旗指出:后续城市大脑的研究可以从开源和开放系统的构建出发,基于已有的标准规范进一步与北斗网格码、大模型和6G等新数字技术结合,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场景为目标,为构建基于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机制的世界标准体系而继续努力。(遥歌)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