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首次为创新立法,河南拼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30





  为创新立法,河南首次!


  11月26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内容涵盖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成果转化等创新体系的各个方面,将为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和长期的机制保障。


  这也是继“创新驱动”成为河南“十大战略”之首后,河南对“创新”的又一次大动作。


  从全省来看,把创新放在立法的高度,更是河南首次。


  对于河南,“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全省发展“第一动力”“发展的逻辑起点”“头号战略”,《条例》的通过和施行,则把河南对创新的重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


  这一次,苦创新短板久矣的河南,亮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


  01 河南苦创新短板久矣


  “建设现代化河南,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根基在教育。”


  “站上新发展起点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科技、依靠创新。”


  这是去年新一届河南省委班子履新之后,对河南下一阶段发展做出的两个重大判断。


  而这两个判断瞄准的是“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个关键词,瞄准的是创新短板,举全省之力,围绕创新发展,补短板、提质量、促改革。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发展任务特别重,但河南的创新短板也很突出,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过去一个阶段,河南的创新短板有多短呢?


  从全国总体来看,与我国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相比,河南省不仅在研发投入绝对量上差距甚远,而且在研发投入强度上也落差甚大,与经济总量低于河南省的湖北、四川相比,河南省无论是研发投入绝对量还是研发投入强度均有所不及。


  在区域竞争正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期,河南研发投入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匹配,难以支撑河南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进”中提质进位。


  从创新质量来看,河南也存在着高能级的创新平台相对匮乏,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创新要素、生态与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态势不匹配等难题,创新质量整体不高。


  也正是在这样等背景下,去年以来,新一届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走好“华山一条路”。


  创新突围,唯有一拼——这是基于现状作出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未来的重要抉择。


  如何走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河南路径、河南模式?


  02 全链重塑河南创新基因


  11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郑州召开。


  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这其实是新一届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聚焦的头号战略。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走好创新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要把创新契合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快形成国家创新高地。”


  这是去年的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创新做出了重大部署。


  以此为标志,河南对于创新进行了全链重构,从逻辑到载体,从生态到配套,从团队到文化,进行了全领域、全过程、全周期的深度重构。


  这种重塑,首先体现在顶格推进上。


  2021年7月,河南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书记和省长王凯担任双主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省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


  一年来,围绕科技创新的理念、目标、战略、任务等,一体化设计科技创新政策、法规、规划、改革举措,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系列“组合拳”,绘就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本次通过对《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正是这种新打法的最新“成果”。


  这种重塑,还体现在载体平台的重塑上。


  去年以来,河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批复建设嵩山、神农种业等8家省实验室,设立了12家省实验室基地,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


  这种重塑,还体现在培育壮大一流创新主体上。


  这方面,河南把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作为我省实施第一战略的“一号工程”,一体化创设制度体系,目前已经完成架梁立柱,正在着力打造河南创新发展最高峰。


  与此同时,河南还通过健全“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活动,建设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从2019年的24%增长至去年年底的34.4%,增幅居全国首位。


  这种重塑,还体现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


  这方面,河南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出了一系列新打法:包括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调整优化计划体系,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科研范式;包括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项目组织机制,优化完善“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和支持方式,创新设立揭榜险种;包括开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试点,充分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团队配置自主权;包括开展财政科技经费“直通车”“包干制”改革,充分下放科研经费支配权限……


  可以说,以这次重塑为开端,河南迎来了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最快、创新成果产出最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时期,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既然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河南建设的“一号工程”“头号战略”,为何还要为创新立法?


  03 为何为创新立法


  从全省来看,把创新放在立法的高度,是河南首次。


  《条例》的通过和施行,也标志着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河南为何要为创新立法?关键词就是保障和机制。


  从保障来看,河南省委提出“两个确保”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明确要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在河南发展历史上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创新将为河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条例》把河南省委“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法治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河南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背书,以法治护航河南高质量发展。


  从机制来看,河南实施创新驱动是个长期战略,需要通过立法将科创从软性考核变更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刚性约束,保障河南科创的延续性,为河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长期的机制保障。


  当然,站位全国来看,为创新立法,也已经有不少优秀的先例在前。比如,2011年11月,广东就制定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是当时全国第一部规范自主创新促进活动的地方性法规。再比如,河南的近邻山西,2020年7月1日起,《山西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等等。


  可以说,《条例》是河南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的创新性立法工作,具有鲜明的河南特色。


  《条例》的河南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04 创新之法特殊在哪里


  本次《条例》中,体现了河南创新驱动的哪些关键方向?


  首先,更加强调,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政府管理“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本次《条例》聚焦提升的关键。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需要统筹协调政府制度安排和企业创新路径。一方面,做好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微观活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与动力,真正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到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条例》正是直指河南创新“有形之手”的缺位和短板,明确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其次,更加强调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县域的责任。


  《条例》多处明确,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单元和基础,是县域。


  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作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当然,县域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单元和基础。


  这要求,河南县域要持续把创新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主动开辟新场景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三,更加强调创新驱动与产业深度融合上。


  创新对于发展的驱动,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上。《条例》进一步明确,要强化产业创新,实现更多产业、项目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这方面,河南县域可以学习濮阳县的模式。


  濮阳县以创新驱动发展“濮阳模式”为基准,找准了“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点,率先成为创新转型的县域“先锋”、“龙头”,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创新为抓手,引领创新驱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探索县域破题路径。


  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上,濮阳县给出的回答是,以产业创新为核心,突出换道领跑,在产业发展赛道转换的关键周期,抢抓机遇,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在围绕产业创新的新打法方面,濮阳县给出的是:包括“双长制”“项目为王”,以及“金融保障”等一揽子极具濮阳县特色的产业生态创新之举。


  此外,濮阳县还围绕平台、主体、人才这三大关键要素,打造产业创新的“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三个“第一”和四个“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条例》通过和施行为代表,河南正通过这一轮创新全链重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一条河南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