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近日举办,主题聚焦“大调整中温和复苏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了年度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报告。报告认为,在“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冲击叠加下,中国宏观经济今年实现了弱企稳,预计明年将实现温和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3%。“结合GDP增速和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我们得出了中国经济今年实现弱企稳的判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作为主讲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这样一个弱企稳的态势实际上是来之不易的。”他分析,这背后是强化疫情精准防控的努力,积极有效的政策托底和国内完整产业链与超大市场的支撑,这些因素共同应对了超预期冲击,尤其是疫情对经济的扰动。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超预期冲击,尤其是奥密克戎病毒带来的疫情反复成为中国经济下行的放大器。但报告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下行有很强的放大作用,但并不是经济下行的本质原因。中国经济面对的本质问题是周期性的下行力量,尤其是总需求收缩和信心不足。
在总需求收缩中,今年最显著的特征是房地产的深度调整,深度调整向上延伸到钢铁、建材等行业,向下延伸到消费行业,比如家具、家电等。
面对这样一个弱企稳的态势,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何?报告分析,在不断优化疫情精准防控措施、提升防控效率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是国内外结构性因素加速变化的临界点,处在关键转换期,对我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总需求收缩、信心不足等周期性下行因素也将延续。在这样一个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的局面下,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断再平衡的复杂局面。
报告综合判断,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逻辑下,叠加结构性因素加速、周期性下行因素延续和疫情冲击等情况,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将实现温和复苏。分季度看,由于今年二季度异常的水平值,剔除掉明年二季度可能存在的低基数原因,2023年全年将呈现各季度增速逐渐加快的态势,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进入到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期。
如何实现明年经济逐步复苏?报告认为,2023年,要利用好‘二十大’召开后对于各行为主体的激励,利用好‘二十大’召开后对整个社会信心的提振,抓住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的关键转换期。”于泽表示。
同时,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场主体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报告建议,明年可进一步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积极的总量宏观政策对冲下行因素,财政赤字率设定在3%为宜,货币政策宜稳健偏宽松,并进一步提供系统性破解房地产和中小企业困境的方案,将中国经济加速引入新发展格局。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