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06





  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


  中国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对这些老年人的照护水平,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探索推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家中,受到老年人和家属欢迎。


  和普通居家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床位在满足家人陪伴心理需求的同时,照护专业性明显提高。家庭养老床位不仅是物理上的一张床,还包含对老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如配备24小时远程看护体系,安装一键呼叫智能设备等,以专业化管理提升照护质量和水平。


  和请一名护理员上门服务相比,家庭养老床位的优势在于照护服务的稳定性,其背后的支持体系更强。提供前端服务的是一名驻家护理员,但提供业务支持的是一个由医护人员、养老管家、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团队。这不仅可以提升照护服务专业性,还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照顾到老年人各方面需求。一些地区还鼓励支持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对象同步提供生活照料、居家护理和医疗服务,促进医养、康复服务在居家环境中深度融合。


  家庭养老床位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更多养老新方式。《“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支持,加上有更多基本公共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为家庭养老床位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机构养老资源不足,也可以让下沉到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家庭养老床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服务质量如何保证,责任风险如何划分,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制度化、规范化上进一步发力,加强家庭养老床位的质量和标准建设,对服务内容、频次、收费及各方权利义务、风险分担机制等作出规范,并加强监管。比如,上海提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一般需形成“15分钟服务半径”,确保及时响应服务对象需求。


  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一些家庭来说,这项服务还不够经济;开展相关业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则面临盈利能力不足、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等困难。完善家庭养老床位这一服务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形成合力,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用好各方面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扶持,才能推动这项有益探索日益走向成熟。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在机构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专业化、个性化照护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就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