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值税法的制定出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合法、合规来源,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随着增值税法的制定出台,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税种制定了法律,涵盖绝大部分的税收收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取得重大进展。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增值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12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落实了税收法定原则,意义重大。"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首先,将增值税从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强化了法律效力,对税收征管提供更明确和权威的依据,是我国税收制度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次,增值税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近年来增值税改革的一些成果,包括税率调整、抵扣链条完善等,这些都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税制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增值税法的出台可以促进税负公平,通过环环相扣的抵扣机制,避免重复征税,确保企业税负与其创造价值相匹配,实现税收公平,从而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其征收和管理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制定和出台增值税法,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合法、合规来源,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本次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涵盖了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纳税义务、税收征管等多个方面。林先平表示,增值税法明确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标准,规范了税率和征收率,有利于保障税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据了解,增值税法规定了不同应税交易的税率,如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进口货物等税率为13%,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6%,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增值税法保持了税制平移的思路,与现行法规相比实质性改动不大,现行政策在较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取消贷款利息的进项税抵扣限制等,这些变化将对企业的税务规划和风险管理带来积极影响。增值税法的稳定性和预见性将降低企业的税务合规风险,有助于企业长期规划和决策。
林先平认为,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来看,规范化的增值税征收和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地获得税收待遇,减轻企业税负压力,提高盈利能力。另外,数字化征税手段和电子发票等新型税收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成本。
增值税法同时规定了税收优惠标准,明确了免征增值税的项目。刘春生表示,稳定的税收制度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和投资者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税务合规建设,避免税务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企业也可以根据增值税法的规定,合理调整业务布局和经营模式,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成本。
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
增值税法的通过,不仅填补了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重要空白,还标志着我国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高承飞认为,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法的出台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明确和稳定的税制环境,有助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增强税法的透明度和预见性。展望未来,随着增值税法的实施和完善,预计税率将出现更多差异化调整,以适应不同行业和商品的征税需求,实现税收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根据增值税法规定,税务机关与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海关、市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增值税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配合机制。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协助税务机关开展增值税征收管理。
此外,增值税法还规定了纳税人的法律责任和税收保障措施,强调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的,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职责和权力,以及纳税人的权利救济途径等。
林先平认为,随着增值税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税务机关和企业将更加注重税法的学习和应用,促进纳税遵从和税法实施。此外,增值税法与其他相关税收法律的协调配合,将有助于形成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税收法制体系,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刘春生表示,增值税法的出台有助于推动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税收征管效能提升,也可以增强国际税收竞争力。
高承飞建议,企业应持续关注增值税立法动态,积极评估新税法带来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税务规划和合规工作。(记者 马文博)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