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仍然十分突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3-24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监管。对外商投资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偷税漏税、行贿等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一度引起少数境外投资者担忧。但随着对少数问题企业依法严肃查处与相关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我国整体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境外投资者信心总体稳定,外商投资金额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美欧对华投资持续增长,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仍充满信心。2016年,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增长52.6%;欧盟28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41.3%;英、德与卢森堡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3.9%、80.9%和125%。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新设立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840家,增资1亿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50家。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将中国作为首要投资目的地的受访企业比例达到五年来最高,56%的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6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也显示,有将近一半企业计划扩大在华运营规模。


  加强对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监管其实是一件完善市场环境的好事,有利于企业在法治环境下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商投资发展趋势


  1。中国招商引资金额变化


  关于中国外商投资数据,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发组织在具体统计口径和金额上有一定差异。从商务部的数据看,2009-201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900.3亿美元、1057.4亿美元、1160.1亿美元、1117.2亿美元、1175.9亿美元、1195.6亿美元、1262.7亿美元、1260亿美元。除2009年、2012年与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外(2016年外商投资金额以人民币计算增长了4.1%,但受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影响,以美元计算表现为下跌0.2%),其他5年外资利用额均有一定程度增长。2016年外资利用额比2009年增长了4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2017年以来,虽然1-2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3%,但2月外资利用金额却同比增长9.2%,呈现出快速回升态势。


  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总体上看我国FDI流入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全球当年流入量中的占比则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中国的FDI达到约95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占当年全球FDI流量1.1万亿美元的8.6%。2014年全球FDI规模下降至1.26万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FDI则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达到128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占全球FDI的10.2%。2016年全球FDI流入量为1.52万亿美元;中国FDI达1390亿美元,占全球FDI的9.1%;虽然量继续有所增长,但全球排名下滑至第三位,落后于美国的3850亿美元与英国的1790亿美元。


  2。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趋势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贡献最为突出。从形式上看,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四种不同类型,其中外资企业占将近80%。2009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201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比2009年增加了19.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


  从各年度具体数据看,2009-2016年各年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分别为23435家、27406家、27712家、24925家、22773家、23778家、26575家和27900家;从变化趋势看,虽然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其中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他5年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7年1-2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60家,同比增长13.7%;其中2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50家,同比增长33.3%,增速有明显加快的趋势。


  2016年,全国新设立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840家,增资1亿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50家。外商投资企业逐渐向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及高端服务业聚集,虽然进出口总额同比下滑了8%,但盈利状况有明显好转;全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51.9亿元,同比增长12.1%。


  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加快经济复苏进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外资利用,持续采取有效举措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但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任重道远。2016年1月中旬,《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加强法治保障、政策保障与文化保障,其中法制保障和政策保障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法治,使市场行为在偏离竞争规则时会因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整体利益而付出代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形成。


  竞争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运作条件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制定和实施竞争政策,可以有效遏制限制竞争、扭曲市场的行为。《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的出台,为政府行政行为划定了18条红线,提出了两条兜底性条款: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该文件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7月1日起,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正式实施,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均纳入了审查范围。


  二是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


  2016年以来,中央政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推进各领域扩大开放,大幅减少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其一对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在2015年大幅度开放的基础上,将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到62条,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服务业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序开放。制造业重点取消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摩托车制造、燃料乙醇生产、油脂加工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采矿业重点放宽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以及矿产资源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其二2017年1月中旬,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内容涉及继续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相关政策法规,放宽外资准入政策等方面。


  其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包括: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发债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允许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


  中国在产业链方面优势十分突出


  尽管与东南亚等地区相比,中国内地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已经不具优势,但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打造了完备的产业链,可以为产业链中的任何企业提供完整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与配套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确保产品品质。而且基于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将有助于提升聚集区内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也有利于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这对进一步吸引外商来华进行制造业投资无疑具有突出的吸引力。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在很多产业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批优秀的中国大企业茁壮成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强大竞争力,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在2016世界500强的53个行业大类中,30个大类里面有了中国大企业的身影。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我国在40多个工业大类中,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化的大企业领头的产业组织结构,而且正在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链群与全球知名的产业聚集中心。如杭州的丝绸服装、晋江的鞋子、广东的家电、深圳和郑州的手机、株洲的高铁机车等。


  从国际地位看,尽管中国制造业并不如欧美国家强,但体量大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至少是在规模上已经具备了无人可比的竞争优势。在22个国际工业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也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产品净出口国。中国制造业的全球规模领先地位,显然进一步凸显了制造业聚集优势,强化了中国制造业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中国通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这种产业链或产业链群的聚集,基于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产业锁定效应。中国目前所发展的产业中,绝大多数领域的企业都难以将自身从紧密关联的产业链环节中分割出来,向其他国家转移。


  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与商业环境可能相对更好,但其制造成本可能高于中国,而且几十年来的产业外迁所带来的制造业空心化,无法为多数传统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产业配套。发达国家产业回迁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外,还需解决零部件的外包中国产业链环节加工和成品返销中国市场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单一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也不足以大规模吸引中国制造业外迁。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已经难以像二三十年前那样通过单打独斗实现自我成长,20世纪中后期中国单纯凭借低成本优势吸引发达国家与地区制造业大规模向境内迁移的成功模式可能已经难以复制。当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产业生态圈的支持;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才足以支撑良好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与完善。


  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非短期内所能完成。无论是发达国家欲重建那些已经外迁的产业链,还是发展中国家想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而存在。在制造业招商引资方面,中国将继续呈现出无可比拟的全球化竞争优势。


  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朗夏尔所指出的一样,现在全球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中国,如果一家美国工厂从中国撤出,就有可能导致整条供应链崩溃,其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中国具有充沛的熟练产业工人


  尽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最近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不少企业都在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但无论是从当前技术成熟度看,还是从生产流程看,机器人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取代产业工人,尤其是那些需要技术与经验积累的岗位,难以使用机器人进行替代。大量熟练产业工人的存在,依然是决定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突飞猛进,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支数量充沛的、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据人社部统计,2016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4142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为3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约有1.2亿产业工人,其中制造业产业工人数量在7000万左右。


  虽然目前高级技工只占5%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总数将近600万,而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之中。伴随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工人数量将达到1亿人左右。而且中国产业工人的增长有可靠的来源,中国目前还有2.8亿具有一定技能并且有可能向城市转移的农民工。


  打造工业强国,需要以技术精湛、道德良好的技术工人队伍为支撑。只有熟练的产业工人,才能保障产品品质,从而带来高额品牌附加值。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熟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2月7日,中央深改组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打造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意义。


  在熟练产业工人培养方面,全国每年都有1000多万人报名参加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共有1797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全国每年可以举办数百期高级研修班,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数万人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100多万人次。截至2015年,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总数已达100家。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在校学生300多万人;全年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近500万人次。2015年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近2000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023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620万人次。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我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进而提高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2016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4825元/人,比2012年提升了30.2%,得到了显著改善。


  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工人都具有其相对优势,足以对外商投资形成强大引力。与工资水平很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产业工人虽然在单位时间人力成本上不占优势,但其在操作熟练程度、个人技能与组织纪律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企业生产过程与产品品质的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工人劳动产出效率虽然相对偏低,但其工资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数量上确保充沛供应,不会由于用工短缺对企业发展构成掣肘。我们非常欢迎外商,将那些在本国遭遇用工与市场瓶颈,但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产业,积极向中国转移,主动与中国的产业链完备优势、产业工人充沛优势进行结合。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一直都试图吸引更多境外美资制造企业回流美国本土,可能会有一部分美国投资者迫于某些压力将投资撤回美国,但我们不必过度担忧美资企业的大量撤出。制造业想要回流美国,需要大量的生产制造产业工人和制造技术。熟练产业工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生产制造技术也需要时间来积累。


  缺乏熟练技工与产业工人是苹果公司工厂无法迁回美国本土的重要原因,其iPhone手机的原材料及零件来自31个国家,其中中国供应商有349家,中国供应商几乎主导了苹果绝大多数元器件的生产。据有关机构测算,在美国找到并雇用监督iPhone生产的8700名合格的工业技师需要9个月,但在中国只需15天。


  中国市场由于熟练产业工人数量充沛所带来的时间优势,对外商投资来说,显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谁能抢先将符合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投入市场,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好盈利保障。


  中国近14亿消费者让其他市场望尘莫及


  市场是决定投资的终极变量,哪里有市场,哪里就会有投资。一个区域的市场容量越大,对投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投资容纳能力也就越强;相应的,未来市场增长空间越大,投资者进入的意愿也就越强。投资必然最终通过企业运营形成产品或服务,而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来完成。即使有再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如果不能为最终的价值实现找到合适的市场出路,对理性投资者来说,也毫无吸引力可言。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东南亚、非洲与拉美一些小国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但最终并没有引来多少外资。除了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因素不佳外,市场空间的绝对有限,也是阻碍外商投资进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目前有将近14亿人口,人口总量高居全球第一,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之中。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诱人的增长潜力。尽管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同比名义增长10.4%,达到332316.3亿元。如此巨大且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块大蛋糕,对外商投资而言无疑具有十分强劲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稳定增长显得更加诱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显然非其他市场所能比。


  20世纪90年代德国、日本等汽车企业之所以决定来华投资合作建厂,其看中的就是中国潜在的汽车消费市场。2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自主品牌也日渐成长为产业重要力量之一,但与欧美国家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竞争既不充分,也不激烈,对欧美日汽车合资企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后汽车市场,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后汽车市场的诸多领域大有可为。


  此外,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购买能力增强的同时,对产品品质方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消费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据商务部统计,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2017年1-2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分别增长19.5%、13.4%和8.2%,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3.5、3.9和9.7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4G手机、变频空调等智能节能产品销售额增速分别为9.4%和19%。


  而由于国内生产厂商理念未能及时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变化,以及受进口高端产品价格虚高的限制,不少中国消费者开始转向境外购买。据估计,中国游客目前境外消费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2016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奢侈品,其中境外奢侈品消费达到了928亿美元。中国消费者的这些积极变化,显然给境外投资者释放了明显信号,为外商在中国境内从事消费升级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获利机会。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第4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自7月28日起实施。指导目录指出,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2017-06-29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推动外商投资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听取关于部分地方非洲猪瘟疫情和防控...
    2018-09-27
  • 通过外商投资法,中国告诉世界这三件事

    通过外商投资法,中国告诉世界这三件事

    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这被认为是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这部新法律重点确立了外商投资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建立起新时代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
    2019-03-18
  • 发改委、商务部:7大领域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发改委、商务部:7大领域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7月30日起,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
    2019-07-0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