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 工业利润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9-28





8月份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9.1%——


工业利润延续稳增态势


  9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六稳”“六保”成效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多行业转入利润增长轨道


  数据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28.1亿元,同比增长19.1%。累计看,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166.5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进一步缩小,比1-7月收窄3.7个百分点。


  1-8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这一数字高于1-7月的12个和1-6月的9个,更多行业已转入利润同比增长轨道。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纺织业增长1.6%,汽车制造业增长1.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


  8月当月,原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利润增长拉动作用突出。“工业内部供需循环得到改善,下游行业的持续恢复对上游行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介绍,8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32.5%,增速比7月份加快17.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1%,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1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看,8月,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48.2%,增速比7月份加快101.6个百分点,累计利润年内首次实现盈利;钢铁行业利润增长68.3%,加快46.2个百分点。“在下游需求改善、产品价格回升、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下,石油加工、钢铁等行业利润增长加快。”朱虹说。


  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


  8月工业利润稳定增长背后有哪些利好因素?朱虹分析,这来自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成本费用下降、企业盈利状况好转等多个方面。


  生产和需求的不断改善,推动了工业企业销售增长。从生产看,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从需求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窄,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在此基础上,企业生产规模扩张有力支撑了利润的稳定增长。8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比7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


  单位成本费用持续下降。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4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02元,一揽子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同比提高;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7.0%。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比7月末收窄1.2个百分点,继续呈逐月缩小趋势。“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亏损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亏损额大幅下降。”朱虹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本报记者分析,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出色,各项降成本、扩需求的政策逐步显效,是工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提质


  朱虹指出,尽管8月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但要看到,1-8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尚未转正,应收账款增速持续上升,同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


  “总体来说,工业经济在整体恢复中。”苏剑分析,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同比下降1.0%,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38.1%,上游行业恢复速度仍然较慢。


  苏剑指出,看累计数据,疫情对工业企业经营成本仍有较大上行压力,“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35元,同比增加0.1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93元,同比增加0.16元,这些都反映出疫情的影响。”苏剑分析,从各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可以看出,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受影响较小,说明采取分散化经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苏剑认为,影响工业经济后续运行情况的因素主要来自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疫情发展存在较大变数,随着秋冬季节临近,需要统筹促进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进出口贸易。”苏剑预计,接下来工业企业的利润走势将比上半年趋好,环比增长有基础。(记者 汪文正)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