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助力革命老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发表系列重要论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引领推进全国革命文物工作,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主要负责人。
37个片区涉及1433个县
2019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公布,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主,依托13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2个抗日根据地确定了15个片区,涉及20个省份110个市645个县。此次公布的第二批片区,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主,依托17个抗日根据地和长征、西路军、东北抗联、西藏、新疆的革命史实确定22个片区,涉及31个省份228个市988个县。
据介绍,两批共计37个片区,涉及31个省份268个市1433个县,全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名单的确立,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权威文献和中共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被列入片区分县名单的县域都具有相应的革命史实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级别的革命文物。四部门后续根据革命史实和革命文物类文物保护单位变动情况,适时充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是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制度创新之举。如何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引领推进全国革命文物工作?据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介绍,工作开展将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37个片区为支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实现革命文物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示范引领。坚持保护优先、保用结合,创新拓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促进文旅融合,提质特色产业,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革命文物工作将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统筹,有序推进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组织、实施和完工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加强长征片区的整体保护和活态展示,编制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管控清单,配合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介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建设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支持革命文物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建立革命文物管理机构
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设立革命文物司,不少地方跟进成立了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全国革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中央层面示范引领,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正式组建,形成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省级层面势头良好,江西、安徽、重庆、福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甘肃、北京、河北、新疆、贵州累计13个省级文物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其中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省级文物部门核增行政编制5名。陕甘宁、川陕、鄂豫皖、东北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机制,湘赣两省联合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
市县层面有所突破,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广西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和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红色文物管理中心相继挂牌。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革命文物大省(市、县)加强革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全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做到不辱使命、守土尽责。
精心设计主题载体
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这一时间节点,发挥革命文物资源优势,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是未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点。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将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科学组织各项主题活动,精心设计主题载体和活动内容。
刘洋介绍,活动将从五方面开展。一是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全面提升反映百年党史的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
二是策划、打造、推介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流动展览和线上展览精品,生动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是制播百集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百集革命旧址短片、百集革命人物纪录片,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目前,“三个百集”选题名单已经确定。
四是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公布全国革命文物名录,发布保护利用白皮书。
五是依托革命文物场所,开展百年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构建党性教育的“红色矩阵”;组织百年党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的社会征集活动,欢迎革命先辈后代和社会人士提供信息、参与捐赠。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