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杭州等多地不少互联网家装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倒闭,甚至是老板“跑路”。据报道,从2015年互联网家装的异军突起,最高峰时曾有123家公司拿到融资,而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宣布倒闭的家装公司已超过100家。
在传统家装市场上,许多消费者都深受“装修游击队”之苦,装修前声称任何要求都能够满足,而装修完收钱后就走人,出了问题业主再也找不到包工头。同时,建筑材料价格虚高、装修过程繁琐,也让不少业主望而却步,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不熟悉市场行情,很容易掉入商家布下的消费陷阱。不少业主为此感慨,“找一家靠谱的装修公司真的很难”。
正因为如此,当互联网家装模式刚刚推出时,就被视为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口”,因为它针对的是消费痛点,解决的是装修价格不透明、环节不可控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年轻消费群体,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每天监控装修流程,还能自主选择心仪的设计师和工人,这一模式更有吸引力。一些行业的“头部公司”动辄可以拿到C轮、D轮融资,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一模式的看好。
互联网家装的虚火之下,通过传统家装公司接单的装修队和通过私人关系接单的“游击队”工程越来越少,纷纷开始转向平台接单。然而,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带来了行业鱼龙混杂。有的传统家装公司,打着互联网家装的幌子,实际上只是搭建了一个流量入口,依然从事着传统装修的业务模式,难以解决用户痛点;有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涉嫌虚假宣传,推出“5万元整体家装”的诱人套餐,实际上只是整个装修价格的一部分,后期用户想换个油漆颜色都要加钱;还有的声称能够“直管”工人,实际上对装修工人并无多少约束力,当装修过程出现纠纷,用户利益受损时,便直接将责任推给施工方,之前的所有承诺沦为空谈。
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空间再大,也容不下“忽悠式创新”。历数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倒下的互联网家装公司,许多本身并不具备电商基因,也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供应链和渠道基础,而把业务重点放在了网络营销上。如果本末倒置,只是打着创新的幌子,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一味通过概念炒作吸引用户,而不是思考如何真正优化和改造装修的流程,那么难免会出现质量无法把控甚至工期完不成就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许多互联网家装公司“暴雷”,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是个警示。许多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并没有改变其本质属性,而只是带来了流量效应。真正的行业创新,只有建立在成熟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上,才能赢得市场,创造社会价值。
同时,如何规避“忽悠式创新”在网络空间招摇撞骗,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类似互联网家装行业的乱象,工商、信息等管理部门应早做研判,及时撕下一些“跑路”企业的伪面纱。否则,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之风蔓延,势必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将真正深耕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企业逐出市场,让相关行业的发展走入更为褊狭的境地。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