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导演
近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在京举行,“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只有”系列演出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荣获“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殊荣。
“脚踏三晋地,背靠武夷山,她用一双巧手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盛世情歌;敦煌丝绸路,琵琶盛唐声,她用一腔热血演绎了一座座华夏文明的历史丰碑。”这是主办方给予获奖者的颁奖词,她,就是开创中国实景演出先河的著名导演王潮歌。
据悉,从《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作为文旅演出开山之作开始,王潮歌开创了中国文旅演出的全新模式。随后,她一部接一部地推出全新作品,代表了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新路径,引领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全新航向,此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实景演出如雨后春相继上演,方兴未艾。
“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继“印象”系列实景演出之后,王潮歌继续前行,创作了全新情景体验剧“又见”系列,以《又见·平遥》为例,首创了观众在行走的过程中观看的全新观演模式,即在演出的过程中,观众自由行走在不同的街区、院落之中,仿佛就是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越。
14年来,包括《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山》、《印象·武隆》、《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又见·五台山》等等王潮歌导演的多部作品每天在全国同步上演,总演出场次达到三万多场,每天新增观众近2万余人,累计观众达到4000万以上,累计门票收入近百亿,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广受关注的《印象·刘三姐》演出,于4月25日实现了第6666场,每年利润高达1亿元,而“又见”系列作品《又见·敦煌》更是一经推出,即得到大众广泛好评,创造了一天演出8场的记录,当年即盈利8000万。
“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3个人看过她的作品,这个成绩全世界绝无仅有,王潮歌也由此更被人们称之为‘现象级导演’。”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计划用两年时间研究实景演出这一特有文化现象课题。对此,王潮歌表示:“在我之前确实没有做实景演出的,拿实景当舞台本不足为奇,但将山川、河流变成和演员一样的同等演出元素这是绝无仅有的,是‘印象’系列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随后的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系列也是如此,开创了中国室内情景体验演出的先河。”
“另外,作为一个导演,王潮歌的每一部作品是严肃的艺术之作,她不重复,不迎合,关注时代进程,关注观众感受;在她的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民族特征,赞美民族精神,在这个讲快餐文化的时代,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这位业内人士感叹道。
印象刘三姐
据了解,与其他类型演出不同,“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的演员与工作人员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遇山是山民,遇水是渔民……都是生活在当地最最普通的人,经过王潮歌导演的严苛专业训练后,就组成了一支极具爆发力与凝聚力的演出队伍。
“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作品能够如实的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生活风貌,要让观众看到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用作品的真诚去打动人。”王潮歌介绍,正在紧张排练的《又见·马六甲》作品就真实的反映了当地的民族风情,把各民族的生活状态融合得恰到好处,比如在当地生活了五六百年的华人就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她要用作品去赞美当地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盛况。
据悉,7月7日《又见·马六甲》即将进行全球公演,目前剧组正在紧张的联合彩练过程中。
“我们每天都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让我揪心的事就是每天排练现场都会有人出现晕倒的情况。”“不过,马六甲的演员们非常热情,他们表演起来会非常嗨,热情到过头,我们需要适时的把控一下节奏。”王潮歌笑道。
据悉,在本届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标准中,除了具备标志性、导向性、创新性、示范性、发展性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引领性,即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融合的典范,而王潮歌导演的《又见·马六甲》,正是这一时代性命题的践行者。
“一个作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的,是要给子孙后代看的。”王潮歌表示,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行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探索切合普通大众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共同话语、价值认同、人文性格,对于当选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是当之无愧的。“这个奖颁给我就对了!”王潮歌笑言。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