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还没见面,6G已经“露脸” 东南大学发布“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29





  东南大学昨发布“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分别是数字“克隆”人、6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信息超材料、分子铁电材料、网络群体智能、数字化城市设计、高端芯片的超高能效设计、二维材料的精准构筑、综合能源系统智能控制和法律大数据,都是科技前沿热点,三年内东大还将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的启动经费,支持各教授团队研究“高精尖”。那么,这些研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6G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
 
  备受关注的5G移动通信标准将于2019年完成,并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5G还没见面,东南大学的尤肖虎教授、洪伟教授团队已在着手6G移动通信的先期研究,这将使移动通信发生质的变化。
 
  “可以说,6G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然在带宽、成本方面都能直接享受到好处,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老百姓用得起的智能化”。尤肖虎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5G到6G不只是移动通信,更是信息通信,它的特征远远超出了移动通信的概念,涉及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并融合到一起。6G的特征可以用9个字来阐述: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
 
  数字“克隆人”,把器官“种”在芯片上
 
  “比如一个人得了肿瘤,我们可以将这个个体的肿瘤细胞,通过数字克隆的方式,培植在芯片上。在芯片上对克隆出的肿瘤细胞进行新药的试验、治疗。”据数字“克隆”人项目负责人之一陆祖宏介绍,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在新药试验上,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做到个体化应用。
 
  据介绍,人体器官芯片可以有效模拟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器官功能,是完成数字克隆人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东南大学已经研发了心脏、肿瘤等13种人体器官芯片,并具备了生产相应器官芯片的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此项目将牵引推动东南大学主导的“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的落地和建设,运行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大数据设施,从而可以从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乃至群体水平全方位了解和认识人类健康,为精准医学的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作者:王赟)
 
  转自:扬子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科院将研发5G芯片 多上市公司推进规模化应用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今年该院将斥资3000万元,用18个月的时间,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5G芯片产业化项目,以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和网络关键技术创新链。
    2017-04-14
  • 工信部表示要加快5G研发实验

    在4月17日召开的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表示,要加快互联网升级,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应用技术的设计,加快5G研发实验。
    2017-04-18
  • 5G商用进程未来两年将提速 将支撑万物互联时代早日到来

    5G商用进程未来两年将提速 将支撑万物互联时代早日到来

    自今年以来,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不断加快推进步伐:从年初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7)上成为焦点,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5G技术研发和转化……专家认为,在全球各大移动通信巨头的全力推动下,未来...
    2017-05-11
  • 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接近20亿部

    根据CCSInsight的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接近20亿部,较2016年增长2%。全球需求预计将继续以这一速度发展下去,从而使未来5年内的手机出货量达到惊人的100亿部。
    2017-06-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