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浪费,临期食品这个被忽视的百亿市场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8-17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天下第一大事。在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之后,粮食安全更是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粮食浪费现象近期被媒体集体批评。


1.jpeg

食品行业,是民生行业。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曾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到22156.4亿元,预测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除了国内,我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海外食品。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从2009至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国最大进口食品消费国之一。若是按照5%的库存沉积来看,进口临期食品就是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而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高。

根据艾媒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零食饮料行业成为高增长行业。临期食品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人们网络安利交流的热点。



2.jpeg

临期食品数量品类丰富

在中国,临期食品数量种类丰富。目前,我国大部分超市会不收超过保质期限1/3的国产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限1/2的进口食品,把商品直接退回厂家。这些食品失去了价值,通常是会被做成饲料或直接销毁。

我国临期食品主要分为六种情况:

1、标志保质期一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

2、标志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

3、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

4、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

5、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

6、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

而在网络上出售的包装零食饮料,距离临界期时间会更长。

理性消费背景下,

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疫情影响下,民众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更加趋向理性消费,越来越多人开始自己的消费降级之路。

对于消费主力Z世代而言,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与物超所值的消费。受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疫情的影响,性价比摆在他们的第一位。

20200817095412445.png

Z世代对于品牌消费的欲望降低,更加偏向于社交化消费在一些社交软件上,他们成立按兴趣找到组织,通过安利、分享等形式,将临期食品这一概念得到广泛传播。

临期食品一直是存在于超市角落的小众市场,但随着接受新事物的90后00后消费实力的彰显,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简单粗暴,

临期食品价格不止砍一半

在电商平台,能看到一些进口“洋货”以“白菜价”来进行售卖,且离日期越近,折扣就越低。4元一瓶的泰国辣酱、6元的一瓶韩国橄榄油、10元就能买到葡萄牙的进口奶粉。从线下到线上,临期食品超市越来越多地在中国落地开花。

食品一旦因为保质期临近,被超市商店退回,其价值几乎为零。临期食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再次出售无疑是给商家降低成本,几乎都是以一或二折的折扣出售。日期越近,价格越低。



20200817095440929.jpeg

在国外,

临期食品再利用并不是新鲜事

在国外,临期食品再利用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本身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外,更是被赋予公益色彩。把临期食品降价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是商家的通常做法,比如在加拿大、美国、德国等一些欧美国家都有相当完善的食品救济机制,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保障。

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食品还有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的说法,过了最佳食用期但还不到保质期就开始打折出售。总的目的就是要让食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英国第一家“剩食超市”在利兹开张,在这里,居民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农产品。这家特殊的超市是由名为“Real Junk Food Project”的食品“垃圾”保护组织开设,旨在向减少英国每年生产的1000万吨食品垃圾目标迈进。



20200817095504929.jpeg

这些食物让顾客自己定价,正是为那些贫困家庭提供了帮助。这些食物由几家大型连锁超市、仓管、食品银行捐赠。

日本24小时便利店罗森会与当地的废弃物处理商合作,将商店的下架食品处理后制作成有机肥料,分发到与罗森合作的农户。农户用这些有机肥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最终会重新摆在罗森的商品货架上。

根据联合国农粮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400亿美元。

而公众对于临期食品接受度的增高,不仅最大限度收获经济效益,更是降低了资源压力。


  转自:齐鲁晚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