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区域市场 黄酒业触碰增长"天花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25





  根据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5家,累计销售167.5亿元,尚不及一家洋河股份同年的销售总量。虽然同样受益于消费升级,但受困于区域市场、高端化存短板、产品形象老化等问题,黄酒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红利。
 
  迟迟未来的春天
 
  虽然酿酒行业回暖已有3年多,但黄酒的春天还是没有到来。
 
  近日举行的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扩大会议透露,2018年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5家,其中亏损企业8个,企业亏损面为6.96%。全年规模以上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67.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2%。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表示,虽然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但黄酒目前排名酒行业最末,体量甚至不如近年来兴起的保健酒品类,足见行业发展的滞后和缓慢。
 
  区域性消费难突破
 
  事实上,黄酒经历过一轮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黄酒的厂商大量活跃,市场甚至认为黄酒的春天来了,尤其是山东、河南、湖北等地,都曾成为黄酒的新锐市场,但这一浪潮很快就消失了。2015—2017年,随着头部企业发生多起并购,行业一度认为黄酒产业即将迎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回暖,但最终也被认为是一种假象。“黄酒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把销量做大,近几年黄酒的消费群体并没有有效扩大。”会稽山董秘金雪泉表示。
 
  这也是黄酒行业的心病所在。一直以来,黄酒的发展受困于区域化,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及消费习惯的影响,黄酒市场过于集中于江浙沪,这一区域堆积了国内主要的黄酒企业,市场竞争变成了存量的反复绞杀,而在新市场拓展上则没有太大的起色。近两年来,黄酒上市公司一直在加大区域外市场的拓展,但效果并不算明显。
 
  另一方面,黄酒明显的淡旺季差异,给市场拓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有黄酒经销商告诉记者,黄酒的利润也并不会比经营一般白酒品牌差,但最头疼的是淡旺季差异,黄酒冬季和夏季的销售差距可达10倍以上,冬季一天就能出货几百箱,而夏天一个周都批不出几箱。经销商的库房、人员都是按年匹配,因此不少经销商在运作黄酒的同时还要运作白酒或啤酒等产品,这样也分散经销商的关注和精力,黄酒反倒成了季节性补充品类。
 
  高端化的短板
 
  在业内看来,区域化的问题是一个横向扩张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纵向的深度上,黄酒增长缓慢更主要的是没有像白酒一样,享受到更多消费升级的红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绍兴酒厂高管表示,本轮白酒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的因素驱动,一方面是来自于现有产品的价格提升,比如茅台、五粮液大幅提升出厂价格;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消费升级后产品结构的上移,尤其是中高端产品,但黄酒在这一方面存在短板,面临的是行业性问题。
 
  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国内主要的黄酒企业也进行过两轮集体提价,提价的幅度从5%到10%不等,但黄酒企业并没有从涨价中得到太多实惠。
 
  相比于白酒企业的战略性提价,黄酒企业的提价更多是为了缓解不断上涨的原辅料、人工等成本的影响。因为黄酒的整体价格偏低,10元/500毫升以下称为低端产品,20—50元的价格基本属于中档阶段,到50元以上即属于中高端产品,各企业的划分还有不同,比如会稽山15元/500毫升以上的就算是中端以上产品,提价带来的总量增长并不大。
 
  相比于白酒,黄酒在高端化上效果并不算好,一方面餐饮消费大多以白酒为主,这种长期的消费惯性是黄酒很难取代的;另一方面,黄酒的酒精度较低,一般度数在20度以下,和高端白酒动辄50度以上相比,消费量大,价位很难突破,也很难形成价格标杆。“酒行业的第一关键要素是价位,这也是基于酒类的社交属性。价格标杆的作用,就是请客的时候看到这瓶酒就可以知道价格和地位,这在社交环节中尤为重要。”上述人士表示,黄酒价格标杆难建,而区域内的竞争又日益激烈,所以这也导致黄酒企业的产品价格带难以上移,80%的市面产品都在50元以下,高价黄酒虽然也有,但并非市场主流。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黄酒的酿造原料与地理稀缺性不足,而消费者有种高度酒不掺水,度数越高,酒越真的普遍误区,认知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另一方面,白酒是一种大众消费,容易建立公众认知,而黄酒本身是江浙沪一带的区域消费品,而且与当地文化紧密绑定,这也限制了外地消费者对其的认知。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