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饭店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饭店文化节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开幕。会议透露,2018年饭店餐饮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3.2%,对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酒店餐饮尤其是高端酒店餐饮存在经营效率不高、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要积极推动酒店餐饮的社会化转型。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原会长姜增伟,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
行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的酒店餐饮企业将更多吸收新生业态的创新动能,民宿、公寓、餐饮新零售等新业态将更加沉淀,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质价值。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原会长姜增伟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消费大国,2018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2%,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其中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2018年我国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到49.5%。饭店餐饮业作为服务消费的典型代表,2018年收入超过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3.2%,对推动消费稳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指出,今年全国饭店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呈现四个趋势:一是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管理趋向精细化发展。2018年一些连锁酒店集团中房价持续上涨但出租率有所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住宿业管理开始从一味追求出租率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二是业态结构更趋优化,数字化发展驱使投资理性化。传统的酒店餐饮企业将更多吸收新生业态的创新动能,民宿、公寓、餐饮新零售等新业态将更加沉淀,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质价值。三是消费升级和新型消费引领产业升级,后IP时代促进品质化回归。产品IP化、品牌故事化、单品连锁化以及老字号的传承创新都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强IP引流之后的品质回归成为行业下一个思考焦点。四是中产消费、乡村振兴、互联网+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实现商业资产新布局。中端酒店、体验酒店、品质餐饮将是主要增长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识别、5G、区块链等新技术进一步为产业赋能。
鉴于上述趋势,韩明指出,今年饭店餐饮业要积极推动全住宿新餐饮创新进程,发展精品酒店、健康养生、亲子酒店以及快餐、团餐、休闲餐饮、单品连锁等需求旺盛的业态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包括儿童、老年人、社区居民在内的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全住宿、新餐饮的新消费需求;积极推动绿色化发展,启动2019年绿色产业高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立绿色饭店领跑者制度,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馆、绿色公寓、绿色食堂,打造绿色采购、绿色管理、绿色运营、绿色服务的绿色餐饮新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发展,加快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转变,鼓励采用自助式、智慧化、智能化设备设施。
四大亮点引关注
本届文化节突出创新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品牌文化塑造中国服务、餐饮文化彰显工匠精神和推进产业扶贫四大亮点内容。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化节以“消费升级、优化供给”为主题,以创新文化、品牌文化、绿色文化为主线,旨在通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住宿餐饮市场内需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住宿餐饮市场。本届文化节着力突出四大亮点内容。
一是创新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推动饭店餐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本届文化节展现行业绿色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成果,发布绿色饭店领跑者指标,展示四类受市场欢迎的创新样板间,分享上年备受行业关注的OYO商业模式以及有戏电影主题酒店新商业模式,解析业界创新案例,探讨共享时代下的融通发展思路。五年营收实现三倍增长的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正是作为文化引领发展的创新案例企业被选为文化节主酒店。
二是品牌文化塑造中国服务。消费升级引领行业品牌发展。文化节通过发布《2019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等多个行业报告,揭晓中国酒店集团规模前五十等多个行业排名,强化以质量基础支撑的品牌价值,建立中国服务质量评价和优质服务标识体系,推动中国服务对标国际市场。中国饭店协会还与上饶市、自贡市人民政府以及美团点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地方品牌建设,对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餐饮文化彰显工匠精神。餐饮是文化的自然载体。本届文化节通过品鉴展示的形式展现餐饮文化、彰显工匠精神,有多位中国烹饪大师名师联手打造仙度丹尼XO+绿色宴席的美酒+美食模式,以及数十位中国高星级酒店星厨联袂打造经典菜品演示会。
四是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本届文化节以唐卡非遗文化为切入点,旨在通过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化带动藏地人民精准脱贫。还向全行业推介了生长于新疆和田民丰县的尼雅黑鸡,尼雅产业扶贫项目作为民生示范工程,对拉动当地农户脱贫具有重要作用。(记者贺阳)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