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燕谷坊集团:以科创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14





  日前, 由内蒙古燕谷坊集团等企业承办的以“科创农道 乡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乡村振兴虹桥峰会上,发起“乡村振兴科创品牌联盟”,以科创力量推进产业兴旺,以科创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音。”燕谷坊是内蒙古大青山北麓的国贫县武川县走出的一家民营企业,是振兴乡村中飞出的一只“领头雁”。

  强根固本,燕麦展雄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燕谷坊的“武川模式”,就是一条武川特色的振兴乡村之路。这一路径的主要特征:一是咬定地方优特产品燕麦,使之成为产业兴县、扶贫致富的能量源和硬基础。二是融合一、二、三产,发挥科技的张力,把燕麦产业撑宽拉长,“打出整劲儿来”。

  大后山的武川属世界裸燕麦原生地,素有“中国莜面之乡”的美称,“武川莜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风干净,水干净,污染小。工业不发达的劣势,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武川县振兴乡村产业的主要发力点:育龙头、建基地,着力做大做强燕麦产业,带出更大规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带出更高质量;强化利益联结,带出更新机制;加强产销对接,带出更好效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指明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有效途径,武川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本世纪初,因为产量低,武川种燕麦的人很少。燕谷坊作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小额订单方式,让利收购。公司与农户通过订单结成“燕”姓一家人。公司对“小微订单农户”建档立卡,既形成了“宗亲谱”,也留下了一份“健康档案”。上面既有公司与农户“结亲”的历史记载、扶贫措施,也反映了农户的燕麦种植面积、产量、作物换茬等情况,便于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自2015年春季实施燕麦订单种植以来,到2018年,订单农户已发展到3580户,武川县燕麦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5倍有余。2019年订单工作已近尾声,种植面积比上年度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燕麦故乡”武川县重现“燕麦摇铃,白浪千顷”的壮观景象。

  燕谷坊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发 “双涡流研碾”及“裸燕麦分层破壁”创新工艺,这一国家专利工艺解决了裸燕麦全谷物加工技术的难题,实现精准加工,使燕麦胚芽米的成品率达94%(国内同行为38%)。“去毛去膜不去皮”的燕麦胚芽米,突出地体现了营养之“全”,消除了传统燕麦食品口感较差、不易消化的弊端,为开辟市场创造了硬条件。

  根据燕麦的特性、营养成份及适用人群,燕谷坊开发了三十多个品种的燕麦产品,包括燕麦胚芽米主粮系列、燕麦黑醋、各种以燕麦为原料或主料的新型小吃饮品及燕麦牙膏、面膜等。燕谷坊的全谷物燕麦胚芽米荣获“健康主食金奖”、“第十届中国品牌节产品金奖”。燕谷坊系列产品评为“内蒙古著名品牌”。

  科技提升了武川县燕麦产业的质量,目前,投资1.8亿元的燕谷坊全谷物产业园正在兴建,这是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和振兴乡村功能的重要平台。

  兴县富民,脱贫担重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燕谷坊把燕麦产业精心打磨为助推脱贫、振兴乡村的利器。

  燕麦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等有良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做强燕麦产品是燕谷坊实现“全谷物食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手段, “一手农民一手市民”是推助农民得小康、市民得健康的主要模式。公司通过新零售,线上线下并行,让线下商家在线,让线上商家有实体店。通过食养社区、社群、社交等方式实现多种方式销售,实现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荐,实现智慧销售,使市民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燕谷坊启动了“农业创客星火计划”,依托“农业+互联网”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共创共享的“味来智选”、互联郡农业创客平台。借助八方力,全局一盘棋。

  燕麦小微订单把农民的生产和市民的消费统一起来,公司以高出市场价30%保障收购订单农户燕麦,同时按订单每亩给予18元的收割补贴,每吨给予20元的拉运补贴。因为公司让利农户,保障收购,近年来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燕麦的市场价。燕麦小微订单措施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018年,燕谷坊扶贫工作覆盖了武川县所有乡镇,共182个自然村923户燕麦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1户,扶贫贡献率占全县的23%。2015年到2018年,与市场价相比,燕谷坊给燕麦农户和贫困户的燕麦收购让利差价、补贴达230多万元。从2015年至今,燕谷坊在扶贫、公益等方面合计捐助296万多元。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武川调研时,对燕谷坊“一手农民,一手市民”的理念和“武川模式”给予肯定,指示燕谷坊要着力在产品精细化和品质高端化上下功夫。燕谷坊于2018年4月在上海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努力把“武川模式”的产业扶贫经验孵化推广到其他贫困县。

  聚才兴业,有我互联郡——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燕谷坊在发展中也抢抓机遇,努力利用“互联网+”,实现新的发展。在振兴乡村中,如果说发展武川燕麦产业是燕谷坊构筑“根据地”,那么,互联郡则是拓展根据地;如果说武川的实践是育种,互联郡就是播种。

  燕谷坊发起的互联郡50县农特供应链联盟,是在武川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原生态、小产区、小品种”的农业定制需求,为乡村好产品打通销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专属的农产品定制化服务。通过打造互联郡五十县农特供应链联盟,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连接社区和乡村,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通过公司建立的“味来”系列新商业平台的媒介作用,使农民在保持产量稳定和提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水平,不愁价格卖不上去。这一举措不仅着眼于解决农民眼前的销售问题,更注重帮助农民建立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持续的增收能力。

  建立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是精准扶贫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行进入全国50县农特供应链联盟平台,再直接送达消费者,打造“一手农民一手市民”,“一村一店”的精准扶贫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实现价值再造,帮助农民脱贫不反贫,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等,实现乡村振兴;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可以把贫困偏远地区的“原生态、小产区、小品种”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餐桌,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食材。

  燕谷坊在打造互联郡五十县农特供应链联盟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武川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11月,与贵州省雷山县牵手,启动了消费旅游扶贫。燕谷坊“互联郡50县农特供应联盟·乡村供应链”合伙人与雷山县南猛村签约宣誓,南猛村成为乡村供应链的一环。签约仪式上,燕谷坊董事长何均国表示南猛村的原生态产品具有极高的市场前景,希望通过上行平台为这些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为南猛村的振兴、脱贫攻坚战进献一份心力。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受聘为南猛村荣誉村长,燕谷坊高管们分别为南猛村的不同农畜产品作代言人,力促当地的土特产上行。

  2019年2月24日,湖北省竹溪县人民政府与燕谷坊集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竹溪县举行。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被聘为“中共竹溪县委员会顾问”。何均国表示,燕谷坊集团将聚集一切力量和资源,通过尧达科技智慧城市、互联郡乡村供应链计划、燕谷资本、燕谷坊环境科技、味来智选“一村&一店”等系列项目支持竹溪发展,携手并进。

  正如燕谷坊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均国所说的,燕谷坊着力从产业兴村、文化兴村、教育兴村三大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互联郡供应链计划为乡村聚人、聚业、聚财。

  燕谷坊在乡村供应链在合伙人、选取产品和质量保障三方面,实行了严格的标准:——合伙人优先选用全国贫困地区热爱农业,善于学习,有创业精神,熟悉当地农品生产种植和质量鉴别方法,有特色农产品资源,有志于带领当地农民一起脱贫致富的当地村干部、劳动模范、返乡创客青年,他们是新农人、新创客,体现了人才振兴战略。——产品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原生态、小产区、小品种,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或者地理标志产品优先,来自于全国贫困县地区的农特产品优先。——建立多重质量保障系统,供货方须提供第三方机构质量检测报告,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抽检,推动产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识认证等;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农户日记,产品状态实时可查;推进当地县域仓建设,全程物流配送状态跟踪。

  乡愁乡情,家和万事兴——

  思恋家乡,热爱家乡,呵护家乡,建设家乡,是燕谷坊呼唤的一种情怀。在燕麦故乡武川,燕麦这种特色作物凝结着深厚的乡愁。燕谷坊和订单农户有一个自己的节日——每年燕麦秋收后的“燕谷坊农民丰收节”,从2015年开始,“燕谷坊农民丰收节”已经举办了4届。这是个“燕家人”交流和升温感情的欢乐节日,是酝酿发酵乡愁的节日。

  呼和浩特市壹点壹公益基金会,是燕谷坊为扶贫济困助学特意打造的平台。公司在200万元注册资金外,还牵线搭桥员工、合作商等社会捐助。基金会延续燕谷坊一贯的扶贫济困路径,从2015年以来,资助8名困难大学生每名每月生活费800元,直到毕业;资助8名困难小学生每名每月生活费500元,直到家庭脱贫。2018年,基金会向武川县“山老区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基金会”捐赠100万元;向武川县第一小学捐出助学款5万元;向地处大后山的包头市百灵庙镇遭受洪灾的灾民捐款5万元。每当逢年过节,基金会都代表公司慰问贫困农户,送米送面送慰问金。

  主题为“承启扶贫足迹,助力乡村振兴”的燕谷坊“一村一店”消费扶贫感恩联谊会2019年12月26日在沪举办,会上启动了“百家草原公益店铺托起5000个孩子的梦想”公益扶贫项目,旨在对贫困地区儿童实施进行结对的、长期的、精准的帮扶政策,帮他们健康成长,成就梦想。

  生态宜居,运筹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荐,是燕谷坊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和智慧销售的主要手段。生态宜居是燕谷坊将大数据在新领域的运用。

  大数据逐渐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而县域城市的大数据建设正当其时。燕谷坊旗下的尧达科技作为智慧高科技企业,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着手对区县大数据平台建设进行投资。该项目以“投资地方政府”为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投、 建、运、服一体化的模式,构建高感度的“智慧城市大数据环境”,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环保、交通等要素进行智能管理,加速实现城市的数字转型、科创赋能、产业运营及智慧新城。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在守护北疆生态中,燕谷坊正布局这样一步大棋:燕麦对瘠土、风沙和寒冷的适应性强,根须发达,固沙效果明显,有“荒漠化治理先锋作物”美誉。在内蒙古高原上,燕谷坊拥有十万余亩燕麦种植基地。燕谷坊精心培育燕麦种子,也是公司“绿荒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的《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荒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峰会”上,燕谷坊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均国发表主题演讲,表示“燕谷坊新农人倡导裸燕麦治荒产业理念,在我国北纬41度打造裸燕麦种植示范带。”(刘显全/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让真金白银回到胜诉人手中《解决了吗》第六期聚焦“决战执行难” 让真金白银回到胜诉人手中《解决了吗》第六期聚焦“决战执行难”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