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13





中国发展的明天一定更美好——从全国两会看奋进中国的发展信心

 

  春暖花开的季节,孕育着希望。


  凝聚共识的盛会,激荡着信心。


  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转型的压力挑战,全国两会凝聚起信心、智慧和力量,吹响攻坚克难、奋斗实干的号角。


  信心,在这里汇聚


  “世界变局是我们的机遇,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底气。”


  3月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场大会发言。


  经济学家林毅夫委员走上主席台,作了“为中国经济投上信心一票”的发言。


  台下掌声阵阵,是信心的汇聚,是希望的升腾。


  “中国制造业‘百舸争流’的新春天来了”——这是从事制造业20多年的上海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代表的突出感受。“政策支持强,市场预期稳,干实体经济底气越来越足。”


  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是政策信号集中释放的平台。


  一连串过硬的政策措施和密集的信息发布,稳住了预期,提振了信心——


  从前些年每年几千亿元,到2018年1.3万亿元,再到2019年近2万亿元,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蓝逢辉委员见证着国家减税降费力度的持续加大,感受着企业家信心的提振和市场活力的激发。


  “这一轮减税降费更具直接性、实质性、普惠性,让企业轻装上阵。特别是增值税税率的降低,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说。


  “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三大通道信息密集发布,透明度和热烈气氛让旁听两会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拉里·梅比感到震撼:“在这里,可以感知中国未来发展可期。”


  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信心不断凸显——


  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大学生“村官”王萌萌代表,在今年两会上说起村里大棚种植,非常骄傲。村里新建了16个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南瓜、西红柿,采摘游客络绎不绝,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门去年生产总值增长了7.8%,增速在省里的位置为近年来最好。”广东省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代表说,迎难而上淘汰落后产能,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和民企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江门经济正在脱胎换骨。


  面对行胜于言的开放行动,海外对中国市场信心不断提升——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


  就在两会召开期间,由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商学院投资的瑞士财富管理专业培训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开业。这是外商独资设立的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这次人代会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大家感受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外资在华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负责运营这个培训中心的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科表示。


  长期跟踪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的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认为,两会释放出的信号,核心就是创造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良好制度环境,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愈加凸显难得的确定性。


  共识,在这里凝聚


  “挑战越大,越有大机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看到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蕴藏的机会。


  “依靠线上线下融合、到店与到家结合的智慧零售模式,2019年对苏宁而言充满希望、大有可为。”张近东说。


  这是鲜明的共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要用好有利条件再上台阶。


  从动力看,中国经济新动能越来越强劲——


  “现在传统家电产品市场呈下降趋势,相反,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建材在内的智能家居产业快速崛起。”


  作为一名从业20余年的老“家电人”,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代表对智能家电津津乐道:


  做饭时,通常要有开燃气灶、开油烟机两个步骤。现在智能家电发展起来后,燃气灶一开启,油烟机受感应即自动开启。荣事达推出智能新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培育新的需求、开辟新的市场,企业要抓住创新牛鼻子,及时转型升级。”潘保春深有感触。


  从横向看,中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市场之大,我们底气十足。


  “就凭国内消费人口的巨大刚需和人民对生活不断改善的需求,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委员在记者会上说,比如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巨大机会。


  近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户市场主体……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庞大潜力。


  从纵向看,每一次挑战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


  在经济学家李稻葵委员眼里,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本质上属于“成长的烦恼”。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代表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加工贸易两头在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凸显,东莞下定决心走创新驱动之路。经过10年努力,东莞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比重从最高时的98%下降到2018年的41.3%,研发投入强度已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真正的勇者来说,困难和挑战从来只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注脚。


  干劲,在这里激发


  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


  更宝贵的,是把信心化为实干的动力。


  这是两会传递的强音——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扬信心之“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巩固脱贫成果”……


  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代表一边开着两会,一边已在考虑如何把今年发展目标落实到工作中。


  “我们乡的脱贫成果仍需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不懈努力。”张慧说,乡里过去有66个贫困户,通过发展风力发电项目等措施,去年全部脱贫。


  当下,乡里正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推动老百姓参与景区民俗表演、开家庭旅馆,接下来打算开旅游公司来经营景区。“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铸信心之“犁”,把巨大的潜力活力挖掘出来——


  沈阳鼓风机集团的生产线上,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一片忙碌。


  “今年的订单去年就接满了,大家春节都没休息加班加点干!”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代表说。


  从前几年经营陷入低谷,到去年收入利润两位数增长,巨变源自改革:去年沈鼓两家子公司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打破大锅饭、打破铁交椅,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释放。


  “深化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近14亿人的积极性、1亿多户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中国最大的潜在生产力、创造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委员说。


  擂信心之“鼓”,激励亿万人民共同奋斗——


  看到“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来自全国总工会的李守镇委员很振奋。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水准的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性力量。大家脚踏实地加油干,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李守镇说,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要有闯劲、有干劲、有韧劲。


  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新的召唤。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实现伟大目标的信心与豪情。(记者 刘铮、何欣荣、李延霞、黄小希  参与采写:凌军辉、商意盈、徐扬、张紫赟、周颖、王琳琳、王君宝)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重振“中国制造”雄风,根本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应以“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二次创业”,
    2017-03-21
  • 我国正描绘中国制造“新版图”

    记者12日从工信部获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
    2017-03-21
  • 增加中国制造的话语权主动权

    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挑战、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双重压力。
    2017-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