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健康意识提升及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口腔护理,从而带动牙膏市场的快速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牙膏市场规模仅有197亿元,到2019年增至291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300亿元。
与市场规模扩大同步的是,国货牙膏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反攻“洋品牌”。公开资料显示,从牙膏行业市场格局来看,本土企业牙膏产量占比最大,达48%,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2018年产量占比分别为37%、15%。2019年,中国牙膏行业前十大品牌分别为云南白药、黑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舒适达、狮王、欧乐B、舒客和皓乐齿。其中,国货品牌云南白药占据第一。
较于牙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国货品牌快速崛起,针对牙膏品类的监管走向有序。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据了解,2006年以前,牙膏生产是不需要许可证。这之后,牙膏开始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并加贴QS标志,且年产量为2000吨以上的牙膏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申请。
出台这一措施,或许源于当年的“全国牙防组认证风波”。许可证制出台前一年,媒体曝光牙膏认证市场混乱,并指责由卫生部批准的牙防组不具备认证资格。然而,许可证制度并未根本解决牙膏市场乱象。此后,又相继出现“二甘醇牙膏”和高露洁全效牙膏“三氯生”事件,及功效型牙膏时不时引起争议。
为此,2015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将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但并未明确针对牙膏的具体管理办法。
据了解,牙膏产业发展多年来受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下称口腔协会)指导,牙膏产品生产许可证最初由口腔协会颁发。但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郭强称,“牙膏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自几年前就由协会移交给药监部门了,现今叫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牙膏单元)。”
不过,除生产许可证外,牙膏及其它口腔产品暂未执行化妆品的法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没有监管。据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法规及消费者事务部副总监何琪莹称,国家通行法规是可以管理的,如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对于牙膏的安全、质量、原材料使用限制及安全性评估,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行业标准、行业自律文件等对此进行详细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有101家企业有牙膏生产许可证,其中广东有45家位列第一。且需遵守的行业自建标准不少,其中制定安全、原料、功效产品标准及功效评价方法等有39个,其中包括11个国标,26个行标和2个团标,另还有相关立项75项。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