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为我国牙膏制造业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开放发展后,原料使用上,牙膏行业先后研发出了K12、山梨醇、重质碳酸钙等多种新原料,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进口成本,迅速达到并很快超过了国际同行的原料水平;产品功能上,国产牙膏从清洁型为主到功效型为主,从单一功效到多重功效,从几个品种到几千个品种,由普通洁齿牙膏发展到加药牙膏;制膏工艺上,行业从两步法到90%以上的一步法,灌装从单一膏体到多彩膏体,从手工操作到高速全自动工艺;产品生产上,软包装不断升级,从铅锡管到铝管,再到复合软管、全塑软管,生产速度从低速到中高速,包装从小包装的自动化到中包、大包的自动化,以及全部生产工艺的3.0模式和4.0模式的探索,不断进化。
1922年,中国化学工业社生产的中国第一支牙膏——福、禄、寿“三星“牌牙膏问世;
1979年,上海牙膏厂研制的我国第一支酸性含氟牙膏——留兰香氟化亚锡牙膏开发成功;
2004年,中华牙膏50周年庆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管状牙膏的生产,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期,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支管状牙膏,诞生于1922年。然而,在旧中国,我国的牙膏工业发展比较缓慢,1949年我国牙膏产量仅有2100万支,牙膏的年人均占有量仅为0.0047支。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牙膏工业开辟了新纪元,我国牙膏工业在恢复中得到发展,并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实施“八五”计划以来,我国牙膏工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行业技术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牙膏生产不断创出新水平。
历史与机遇
在我国,口腔护理用品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随之发明和使用了相应的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医学名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从古人最初的酒、醋、盐、茶,含漱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到近代以来,在舶来品的刺激下,我国企业也开始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牙粉、牙膏等洁齿用品。中国牙膏工业紧随着历史前行的脚步,不断的进行发展与变化。
20世纪初,在东洋货占据我国整个口腔市场时,天津同昌行牙粉厂、中国化学工业社等民族企业虽规模较小,但却开创了我国自产牙粉的先河,填补了我国不产牙粉的空白,对抵制洋货,发展我国民族工业,长中国人的志气的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祖国大地,牙膏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品品种更加多元。我国牙膏工业科研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伴随着全国牙膏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末,牙膏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激烈竞争形势下,企业认识到唯有加大科技投入,推行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开展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做强牙膏产品主营业务及相关牙膏辅助精细原料产品,才能实现企业主体销售的新突破。
创新与变革
从建国初期,皂型铅锡管牙膏属第一代产品,到1979年合肥日化总厂研制成功止血、脱敏型的复方药物牙膏,是国内首创的中西药复方的合成洗涤剂型铝管加药牙膏,成功地应用氢氧化铝这一配伍性优良的新磨料,草香香型,成为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全新结构的第三代药物牙膏新产品,1983年以后,在洁齿和防止牙病并重的前提下,各种类型的药物牙膏应运而生,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卫生水平和促进牙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对多品种、多档次、多功能牙膏产品的需求,牙膏行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适当增加产量的同时,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了大批实用、高效、方便的新产品。
总结来说,牙膏工业发展的60多年来,经历了四次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上交流的机会增加,先进设备的引进,为我国牙膏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原料使用上,行业先后研究出了K12、山梨醇、重质碳酸钙等多种新原料,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进口成本,而且迅速达到并很快超过了国际同行原料水平;产品功能上,从清洁型为主到功效型为主,从单一功效到多重功效,从几个品种到几千个品种,由普通洁齿牙膏发展到加药牙膏;制膏工艺上,从两步法到90%以上的一步法,灌装从单一膏体到多彩膏体,从手工操作到高速全自动工艺;产品生产上,软包装不断升级,从铅锡管到铝管,再到复合软管、全塑软管,生产速度从低速到中高速,包装从小包装的自动化到中包、大包的自动化,以及全部生产工艺的3.0模式和4.0模式的探索。
而这60年来的不断改造、创新,无论在技术装备上,还是在生产工艺上,以及在牙膏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水平上,都可以与国际同行业的先进企业相媲美。
现状与未来
改革开放后,生产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地区成为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此后,著名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先后涌入行业,借助有利的地理环境,在推动行业发展、满足我国口腔健康事业需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很快发展成为集国际著名企业和合资、国有、民营为一体的综合体制,同行内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提高,繁荣市场,推动出口。
2015年,全国牙膏生产量已近60万吨,占全球的1/4,是行业组织成立前的1956年的51倍,行业销售收入203亿元,利税39亿元。行业产品出口14万吨,约占总生产量的1/4,出口地区达到110多个。现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口腔护理产品生产消费国,而且是集全球最大口腔产品生产企业为一体的国家,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均跨入世界一流,行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在政策法规制定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多,在国际标准化和行业组织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如今,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口腔清洁护理作为保障口腔健康的首要基础,更是重中之重。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的品质化、细分化消费,已成为整个行业消费市场转型和发展的主旋律。
谈到近年来口腔清洁用品市场,特别是牙膏生产市场,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相建强分析认为,就整个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市场结构上的变化。“2005年以前,外资企业比如高露洁、佳洁士等在市场上可以说是大踏步的前进着,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土企业市场占额不到30%了。而2006年以后,这个比例开始不断的发展变化,现在而言,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的外资企业。”
而市场结构的改变,离不开本土企业对牙膏的不断深度研究与创新。同时也是本土企业观念、思路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发展的体现。“比如云南白药,2004年开始做牙膏,在2006年编写中国牙膏发展史的时候,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但是他们做的很好,从早期的亏损,到目前为止50亿元的产值,这是当年大家都没有预测到的。”说到本土企业,相建强十分感慨,“云南白药与舒克,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企业,这两家企业的思路、理念、销售模式对行业其他企业影响很大。”他回忆着,“记得当时云南白药的牙膏刚出来的时候卖的是28元一支,在高露洁和佳洁士几块一支的情况下,都以为会卖不动。结果就在短短一年亏损后,云南白药又一次打响民族企业的口号,成为第一支由医药企业成功打造的民族牙膏品牌;第一支突破牙膏低价迷局,成功卖出20多元高价的高端牙膏品牌了。”
相建强表示,我国是一个重视口腔健康最早的国家,又是一个口腔健康事业发展缓慢、口腔健康水平较低的国家。行业同仁自觉地以国人口腔健康为己任,以奉献口腔健康事业为光荣,殚精竭虑、勇于担当。首先是积极开发适合社会需要的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功效的多样化,增强产品的有效性,推动产品的高端化、时代化。
与此同时,带动原材料企业的科技创新,促进整个行业的先进性。其次是积极推进公益健康宣传,认真参加“9·20”爱牙日活动,以市场需要为切入点,进行产品针对性的公益宣传,适时参加电视等广告媒体的公益活动,自觉赞助社会扶贫、妇女儿童关爱活动等。再次是积极参加国家倡导组织的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活动,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中充分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尽量考虑材料的过度使用和无害处理问题。这一系列活动,更好地提高了国人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正确刷牙率,促进了国人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 (实习记者 王薛淄)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