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北京巴沟华联店正常开门营业 中国网财经记者摄
近日有媒体报道,无印良品北京巴沟华联店在北京工商局海淀分局日常抽样检测时不配合,且多款销售产品未登记,甚至有清除后台记录的行为。距检测已经过去将近一周,涉事门店依旧正常开门营业。
中国网财经记者联系到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事情还没有进展,如果有后续进展会随时联系。
9月26日,无印良品上海总部工作人员回复中国网财经记者的问询,表示:“工商局人员要求无印良品北京华联万柳店关店,而商场方要求在工商局人员离开后,再次开店营业。在商场方已知晓再次开店可能会受到处罚的情况下,北京华联万柳店再次开店营业。”
9月26日下午,记者走访无印良品万柳华联店发现,店内多名顾客在挑选商品,支付结账,营业正常。多位在店员工拒绝向中国网财经记者透露有关检查的更多信息,并表示:“营业并未受到影响,有任何问题向无印良品上海总部询问。”
“拒检”背后原因难明
据媒体报道,9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委托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无印良品北京巴沟华联店销售的木制家具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面对抽检,店铺工作人员存在抵触心理,拒绝配合抽检工作。
在抽检现场,无印良品方并未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现场视频显示,在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和抽检通知书并表明来意后,无印良品店长将执法人员带入仓库。在执法人员抽检商品时,发现检测商品并未在现场摆放,店长向新华社记者解释说:“选购商品的消费者不多,因此并没有上该商品。”
当天,执法人员还要求检查被抽检商品相关的票证账簿、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信息,但遭到店内工作人员的拒绝。在执法人员坚持下,该店店长同意在其内部商品系统内查询被抽检商品信息。但执法人员看到,此时系统后台无信息登记。
对此,无印良品上海总部则回复称,当日工商局人员要求对3款商品各两件进行抽查,分别为榉木衣架、低型餐桌/橡木和组合式木架/2层/白橡木。在执法人员发现店铺现场无实际库存的情况下,使用店铺系统进行库存查询,但系统未能确认库存情况。
无印良品上海总部同时还表示,该行为被认为是店铺对工商局抽查工作的“不合作”。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商品科科长王健表示,目前已经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取证,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了处理。
随后,中国网财经记者向无印良品上海总部询问无印良品北京巴沟华联店的关闭时长,店铺重新开张后面临的处罚,以及应由店方还是商场方承担的问题,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品牌研究专家顾环宇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对任何品牌来说,遵守当地的法律是一个品牌基本的门槛,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就不用谈全球经营和品牌的本地化。不遵守当地的法律、不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这是很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际大品牌,那一定是方方面面都表现得比一般品牌更加优秀,包括尊重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有关部门的执法,尊重当地文化。
纺织服装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对此事则提出疑问:“门店不配合不代表无印良品不配合,是否门店管理者需要更上层管理者批准才会配合?”同时也表示,“出现这类情况理,这类跨国公司应该去反思,单一事件如果激烈对抗影响的是企业长远发展,哪怕抽查单个门店有问题,积极配合还是会得到谅解的。”
“关店也会影响商场生意的,既然接到关店又开店这背后肯定有原因,第三方无法解读。”程伟雄如是说。
4年9降抢夺市场
2012年至2016年是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高速增长期,2011年时仅有36家店,2016年底便已开出第200家。在中国和日本的领头下,无印良品在东亚地区的业绩不断增长。
不过,伴随扩张,以及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愈加苛刻,无印良品在中国近两年的发展亦开始不断出现瓶颈。
8月底,无印良品宣布在中国市场近4年来的第9次降价,此次降价最高幅度达四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无印良品2019财年一季度,无印良品中国市场营收达184.4亿日元,同比增长18%。而相比之下,其本土地区就略显“拖后腿了”。日本本土市场同期营收为688.3亿日元,同比增长6.5%,利润仅仅上升 1.3%。
集团总裁Satoru Matsuzaki 松崎晓在财报会上称,无印良品将会继续投资中国,因为日本市场的人口老龄化,以及门店饱和令公司不得不进行海外扩张。
想要中国的市场却不配合监管,这样的无印良品到底能走多远?(记者 段思琦)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