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加快,除受同比基期因素影响外,主要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相关行业效益改善,提振了市场主体投资信心。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制造业强国,就必须保持好投资节奏,注重提升投资效率,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领域,投向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动能领域,避免低水平、粗放型的重复投资、跟风投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1.6个和3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0.8个百分点,增速为2016年一季度以来最高。
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变化,与企业预期收益率密切相关。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加快,除受同比基期因素影响外,主要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相关行业效益改善,提振了市场主体投资信心。
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领域大量的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市场供需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带动了效益的提升,也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
另一方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需要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上半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8.5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6.1%,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从去年全年的13.5%提高至上半年的17%。
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对于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乃至全要素生产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过,要注意的是,尽管效益改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导动力,但制造业投资在一定情况下也对行业效益产生反作用。特别是随着投资升温、产能扩张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变化,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业投资并非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领域投资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了制造业快速成长,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但是,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十分庞大,但贴牌生产多,自主品牌少,即便是在高技术领域,也有不少产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自身研发设计能力有限,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较为滞后;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环节,需要依靠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产出效率存在差距;制造业的实用性技术创新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制造业强国,就必须保持好投资节奏,注重提升投资效率,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领域,投向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动能领域,避免低水平、粗放型的重复投资、跟风投资。
一方面,要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信息化投资以及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换装”,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领域发力,加大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给市场主体松绑,更多地放权给市场主体,真正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同时,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帮助中小企业破除融资障碍,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经济活力。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