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罐头出口量达312.5万吨,出口额6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下近年来新高。其中,蔬菜、水果罐头占据最大的出口份额,即食类罐头和菌菇罐头明显增长。天眼查数据也显示,我国现有罐头企业已达到4.6万家。
罐头出口量的提升,与海外市场需求提升较快不无关系,而这样的需求提升,很大程度是因为部分罐头进口国存在食品通胀现象,本地食品价格涨幅过快。尽管销售数字亮眼,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贴牌生产”,是代工产品。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于上月底印发的《中国罐头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指出,国内罐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高技术出口产品都是代加工,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生产技术仅限于产品的某个单一技术环节,前端的技术研发和后端的市场高附加值几乎与行业企业无关,“在国际市场上还很难占有技术和附加值的优势,基本还处于全球罐头食品产业价值链低端”。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当下代工收入不少,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收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当然,这也与罐头行业小微企业占比较高、行业集中度较低不无关系,大多数企业缺少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这也使得其培育自身品牌并非易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有变,不论是采购规模还是准入标准变化,小微罐头企业的生存难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罐头行业有必要培育出一些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原材料端打造标准化的原料基地,在研发和生产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销售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而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打通国际市场,也要完善国内市场布局。
事实上,一些国内消费者对于罐头食品还是带有一定偏见的,这也是罐头行业数据呈现外销热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一人食”的需求增加,加之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许多年轻消费者正在接受罐头食品,不只局限于传统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罐头,也开始采购餐食类、简餐类罐头食品,开罐或开袋加热即食,代替“开伙做饭”。
换言之,开发更为丰富的餐食,实现“由罐到碗”的转变,已经成为国内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选项。而“由罐到碗”的转变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技术积累和品牌创建的过程,这一过程积累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将对罐头企业独立开发适合海外消费者的餐食类罐头,实现自主品牌出海大有助益。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