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江苏是我国综合保税区最集中的省份之一,也是《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实施后变化最大、受益最多的区域。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冲击,在南京海关的积极指导参与下,江苏省内各个综合保税区充分运用政策功能优势,稳定主导产业,为企业减负纾困,实现了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2年江苏省20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为10739.97亿元,同比增长1.4%。
作为一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保税区是典型的“小区域、大产出”。不妨从三个维度来观察江苏省内综合保税区里的新变化——
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综合保税区里涌现出许多“从0到1”的首次跨越。
2022年4月,南京海关组织实施全国首批综合保税区普通货物销毁。通过出区焚烧方式,对苏州、无锡、昆山等综合保税区内因过期霉变等原因无法退运和内销的葡萄酒1.66万瓶、固体饮料240个、马铃薯淀粉40千克等货物组织实施销毁,有效解决了企业进口货物至综合保税区因无法退运或申报入境而长期滞留的难题。
“以前综保区仅支持对跨境电商的商品和保税维修的边角料、旧件、坏件等依法实施销毁,像此次非跨境电商的不合格食品处置缺乏政策法规层面的操作指引。”昆山海关保税监管二科副科长刘茂竹介绍,“新政实施后,区内企业可以依法对区内货物采取销毁处置,海关根据企业申请,遵循严格落实安全准入、严密监管销毁流程的原则,根据《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对企业销毁业务进行监管。”
在以实际行动维护进出口食品“国门安全”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为企业降成本省时间?
过去的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贸易及物流受阻,与此同时,卡特、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货物入区仓储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按原有操作流程,每天约有200台整机需要通过重新装车、短驳、过卡、卸货等操作进出徐州综保区,容易造成卡口拥堵,给企业增加物流成本。
南京海关所属徐州海关获悉徐州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的现实需求后,会同综保区管理办、徐联发公司多次召开关地联席会议,结合工程机械整机体积大、吨位重、装卸难等实际困难,仔细研究现有监管操作规程、深入探讨监管模式创新方案,通过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升级等手段,采取“人工过卡”“区内查验”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分类监管非保税货物“不出卡口”直转保税货物。企业只需将货物在区内进行仓储区域的位移,即可报关出口。
2022年,徐州综保区通过复制自贸区相关政策,以“微创新”方式,实现“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货物在“不出卡口”的情况下由“非保税转保税”状态,共监管工程机械车辆35台,货值约5000万元,一次性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6万元。这标志着全省首创“非保税转保税”业务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拓宽发展新空间
综合保税区管理新政,为区内全球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和期货保税交割等新兴业务带来新机遇。
2月28日,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一批价值1279万元的晶圆经过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智能卡口自动验放后快速出区,这批晶圆将交付给区外企业用于存储器制造。
“这批晶圆是我们公司通过委托加工方式为区外客户加工的产品。”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供应管理部部长尤峰介绍,在海关“点对点”指导下,公司通过对比适配政策,在承接境外保税加工业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剩余产能开展委托加工业务,2022年全年公司利润增长4000多万元。
得益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政策利好,毅登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可在综合保税区内同时开展内外销两种业务。“新的内销业务能占到企业营收的45%,2022年全年增加利润300万元,预计节约成本约5000万元。”该公司关务经理高军范介绍,在海关的指导下,公司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释放了公司产能,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累计备案已突破37家,试点数量居南京关区第一、全国前列。在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着力创新海关监管方式,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支柱产业做好创新服务,助力园区综合保税区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赛峰飞机发动机(苏州)有限公司是园区综合保税区内一家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2022年该公司实现进出口总值42.12亿元,同比增长50.1%。“除新增产能需生产线设备进口外,我们公司每月都有大量的生产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该公司关务经理王利敏介绍,为帮助企业扩能增产,海关主动对接企业,优化监管模式,打通了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堵点,保证企业产线不断档。
“通过升级智能无感卡口、试行5G+AI技术辅助验核模式,着力提升综合保税区的智享高效通关,园区综合保税区的产业集聚能力显著增强。”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唯亭办事处监管一科科长陈宇介绍,园区综合保税区目前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航空零部件四大类高端制造产业集群。2022年,园区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023亿元,同比增长1.4%,占园区外贸总值的28.3%。
智慧监管让企业少跑腿
智慧监管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企业生产研发和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在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的仓库中,无锡佳利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吴正阳通过手机二维码办理好“同仓调拨”业务流程后,几台叉车随即在物联网设备的监控下搬运货物,15分钟后,102台多功能复印一体机完成了由“保税货物”到“非保税货物”的性质转变。
这是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去年12月启动的“同仓调拨”业务改革试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仓储物流企业,其货物按照“保税”与“非保税”性质区分管理,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内外贸状态转变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
“在原有监管模式下,我们公司需要在入区后对保税货物进行保税出区申报、保税出区短驳、非保税入区申报、非保税入区短驳等一系列货物实际运输流程,不仅在短驳运输费用上成本高,而且还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佳利达总经理王晓红说。
无锡海关研发的“综保区保税物流智慧监管辅助系统”,实现仓储物流企业“保税转非保税”货物的在库性质高效转换。现在,货物直接在仓储仓库内,通过物联网技术即可完成“保税转非保税”性质的转换,全过程实施监控录像精准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了货物通关效率。“‘同仓调拨’新模式的开启将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仅操作及运输部分,预计每年可节省30%的成本,通关时效也大大提升。”王晓红说。
“在业务信息及关键单证完整申报的基础上,我们运用智能监管手段,简化业务运行流程,实行数据自动比对、货物自动核放,以数据流代替货物流,实现监管模式和货物性质快速转变。”无锡海关驻新吴办事处特殊区域管理科科长郑明辰说,目前试点测试顺利,企业预期减少流转作业时间约18个小时,有效降低了企业人工、场地等成本,同时减少车辆短驳运输频次,也有利于综合保税区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保税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我们将紧紧围绕综保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目标,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积极支持综保区载体优化、产业升级、业态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南京海关自贸处处长胡文杰说。(记者 顾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