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推动适老化家电家具、健康电器、生活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应用。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消费群体重要性日益凸显,“银发经济”成为重要的市场趋势。开发和推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满足老年人需求,拓展可持续增长的市场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家居行业来说,研发适老产品,开拓老年人市场也将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家居与老年人品质生活息息相关
家居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对老年人健康生活和适老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的适老化发展,将对整个适老化产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家居适老化产品和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厨房、卫浴,由于厨房、卫浴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据着主要的空间,厨房及卫浴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开发,对行业的适老化市场具有重要的引领借鉴作用。
适老化厨房和卫浴,是以“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以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特点为设计依据,设计生产出更符合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厨房和卫浴产品,减低老年人身体不适及功能障碍,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比如厨柜、操作台的高度要相应降低。灶具方面,老人记忆能力下降,经常会忘记关闭气阀,灶具应设计为能自动断气断火的炉灶或电磁炉,并设计漏气报警装置,可以为老年人家庭增强安全性。卫生间和浴室设计要注重防滑和通风,避免老年人在洗浴时因通风不畅而引起缺氧的现象,卫生间还应安装紧急呼救系统,让老年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得到救助。
浴缸要设计成老年人最容易出入的高度,为了避免老人进出浴缸时摔倒,还可设计坐式淋浴器。老人坐在座椅上便可轻松清洗。橱柜和吊柜要采用升降类五金件,不仅方便老人,还能减少踮起脚时平衡不当引发的摔倒危险。
龙头企业迈出领先步伐
事实上,很多知名五金企业已经在适老化研发上迈出了引领行业的步伐,推出了适老化系列产品和市场拓展计划。东鹏卫浴率先在适老化产品和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推出了“康养站”空间。“康养站”空间配备了人体感应地面和石墨烯热暖墙板,人体感应地面可以记录老人平时的起居、行动、行为习惯,感知老人行走状态和轨迹,发现异常将进行通知和报警,时刻守护老人安全。石墨烯热暖墙板,可以使浴室快速达到恒温效果,打造一个适合老人的温暖舒适的浴室环境。
和成卫浴最近推出了“银发空间”和医疗级卫浴新产品,通过医用感应龙头、医用水槽、坐式淋浴器和坐式浴缸等多款适老化产品的设计和布局,发力并精耕老年人细分市场。和成卫浴认为,当前各大企业都在为未来老龄化社会做准备,智能健康适老化是非常贴切现在市场需求的,也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海骊卫浴最新推出适老化卫浴空间,以“魔镜”为终端,AI自动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和动作,分析其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在意外时刻可以自动接入报警系统。此外,海骊卫浴还发挥全流程工程管控能力及创新技术,针对地面、淋浴区、如厕区等提供适老空间专属改造方案。
美的也重磅推出全新悦家全屋智能套系家电,充分关注老年人智慧、便捷、舒适、健康的个性化卫浴家居需求,以极致的品质和美感为消费者打造全新沐浴体验。美的悦家全屋智能套系针对老人日常卫浴场景便利性和安全性需求进行匹配,实现功能与美感的有机统一,让“适老化家电”加速从概念变为现实。
在深耕适老化卫浴方面,纬图·唯得家在多年前便极具慧眼地组建研发团队,面对老年人群需求,积极研发智慧型卫浴产品,例如智能升降坐便辅助器、老年人安全扶手、多功能报警纸巾架、可折叠扶手、智能干爽机等等,为老年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智能、实用、安全、方便的“适老化”家居产品,以及更为完备、周到的老年人卫浴间解决方案。
需要在适老化产业提前布局
当前,适老化已经成为五金厨卫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适老化研发设计和市场开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我国适老产品供给和服务还很不足,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数字化适老化产品数量和种类较少,尚未完全覆盖老年人的所有应用,产品供需对接不畅,专门服务老年人的适老化市场还未形成。
但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适老化产业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企业已经将此作为未来重要发展策略,适老化将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在国家层面,也将适老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布局,为了推动适老化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近年来出台了多项和适老化设计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40443-2021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GB/T36947-2018面向老年人的家用电器用户界面设计规范》《GB/T36934-2018面向老年人的家用电器用户设计导则》《GB/T40439-2021用于老年人生活辅助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模型》《TCAS500.1—2021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等。
对于家居行业来说,适老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适老产品生产研发上的提前投入,是对未来适老市场的最好布局。(记者陆俊)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