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陵山区的土家妹子向辉,是湖北省来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负责人,也是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开始,她把之前创业挣的200多万元,全部投到了以为没有风险的农业产业上。可是,一干5年,她的产业就像进了ICU的病人,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辛苦十几年挣的钱几乎全赔了进去。
正在迷茫时,湖北省农业厅针对贫困地区举办了一次国家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让她豁然开窍。为了打通市场,向辉成立了农园(恩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发展道路,不到两年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一名培训的受益者,富起来的她想像火炬手一样,把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爱、温暖传递下去。于是,她开始琢磨开展办学培训,用科学武装农民头脑,为好产品找好销路。
向辉把想法说出来后,来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将来凤县农广校批转给她承办。为了让培训课程实用、接地气,她四处寻找培训师资。目前,学校已聘有专兼职师资18人,其中具有国家级培训讲师资质的4人。
为了让学员能够加强实践,向辉成立了“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打造了在基地学种植、在工厂学加工、在市场学营销、在平台学电商的“在产业链上培训”的模式。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90多期,一共培训了5430人次,推动产业脱贫667户。
在培训过程中,向辉发现一些学员有创业的想法,就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承包地折股入社,走合作化的道路。为减轻他们入股资金负担和经营担忧,向辉出种子、种苗及农资,并保证产品回购,贫困户出人工,利润三七开,合作社得三,贫困户得七,让打工者变成股东。不到3年,一大批培训学员也发展起了产业,成了致富带头人,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和老百姓。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后续的培训中,我更加重视对一些有潜力的学员引导,鼓励和培养,尽量培养更多的带头人。”向辉介绍,截至目前,经过培训成长起来的致富带头人已有12人,经他们二次带动的贫困户已有996户。
向辉说,学校育人、聚才,合作社生产产品,公司负责销售,“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培育了一帮懂技术的农户,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模式,把更多的贫困户连接到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让他们直接对应上了大市场。
为了让产品有个好市场、好价格,公司成立了电商销售部门,线上全覆盖。线下建立60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走配送之路,确保学员和社员有较高收益;为了保障农产品多样性与多元化配送,合作社“以需定产”,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产品供求保障;为了使学员、社员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学校将“五新”技术融入培训课程,为好产品保驾护航,实现了“培训一人,成功一人,发展一品,带动一业,富裕一方”的目标。
这种模式实现了贫困山区农户大联盟、产品大联合、产业大发展。过去藤茶、凤头姜、油茶产业生产力低下、种植零散、缺乏品牌,如今采取这种模式,逐渐发展成特色明显、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过去贫困户单打独斗的不足,通过入股入社得到改善,农业合作化产业发展特色逐渐彰显;过去“看天吃饭、卖力为生”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教育培训,人力转化为人才,科学种田、创新经营已成贫困户的“致富法宝”,来凤县也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多元”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上半年,向辉的公司仅在“扶贫832”平台销售贫困户的藤茶、蜂蜜、茶油等农产品就达1500万元,实现利润近300万元,帮助贫困户同比增收20%。
向辉说:“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我们通过办学创新、积极赋能,让更多的人成为人才,把更多的贫困户连接上大市场,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如今,来凤已是百姓富裕的幸福之地,我们土家儿女与各族同胞在这里沐浴阳光、创造财富、享受幸福。未来,我还将继续为乡村振兴开拓创新,努力奋斗!”
转自:湖北农业信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