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攻关课题首次将目标瞄准了“六月黄”。上海终于有了地产“六月黄”,13万只 “六月黄”近日集中上市。
一提起“六月黄”,熟悉的食客情有独钟,免不了被一个“鲜”字打动。近十年来,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产自上海多个涉农区的黄浦江水系大闸蟹,区域品牌纷纷声名鹊起,养出的蟹,个大、味美,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优势地位;让上海市民很有口福的是,今年,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攻关课题首次将目标瞄准了“六月黄”。
6月23日,位于松江的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泖港基地,“六月黄”大闸蟹首次批量起笼出水,一只只“六月黄”在塘边上称重检验,“2两2、2两5、2两8……”工人逐一报数,出塘的大闸蟹个头均匀,重量均在110克以上。大闸蟹长势喜人,随手掰开一只,肥厚的蟹黄流出,乐见其味美。与鱼跃合作社一样,本市来自松江、崇明、宝山等不少合作社也在同日起笼,全市650多亩约13万只 “六月黄”在这个端午节前集中上市。
史上首次,上海终于有了地产“六月黄”
熟悉的人知道,“六月黄”是特指在农历6月上市的“童子蟹”,一般是完成了3次脱壳,在第四次脱壳前育肥的性腺还没有发育的蟹。不少人对“六月黄”的味道情有独钟,独爱它“蟹黄足”、“外壳脆”、“内壳软”、“肉质滑”的口感,像毛豆炒蟹、清炒蟹、咸肉土豆蒸蟹、面拖蟹,都是“鲜掉眉毛”的时令菜。
“上海有句俗话叫,‘忙归忙,勿忘六月黄,味道值得尝一尝。’”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告诉记者,上海消费大闸蟹不仅历史悠久,还是目前国内需求量最大的市场,近两年,“六月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不过,上海却从没有地产“六月黄”,大多数来自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爱吃“六月黄”的消费者多,上海地产“六月黄”却是空白?今年初,一项“六月黄”技术攻关专题“上海地区河蟹‘六月黄’的生产模式与技术研究”,在市农业农村委指导和支持下,作为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科技兴农项目启动。该专题由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主持单位,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展产学研科技攻关,松江的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崇明区崇东水产养殖合作社、宝山区沪宝水产养殖合作社等作为主要实施基地,在统一规范技术指导下,步调一致地投入实施。
专注品质提升,或将更大面积推广
“上市虽早,但规格不能小,营养积累的时间虽短,但口味不能差……”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友良告诉记者,事实上,去年,松江就以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为基地,率先着手小规模“六月黄”养殖试验,收效不错,心里有了底,今年,正式启动专题研究实现规模化养殖,松江养殖面积扩增到了416.35亩,计划明年将大面积推广。
记者了解到,养殖“六月黄”,相比成年河蟹养殖塘,密度有所增加。过去,每亩养殖量在500-600只,如今,要增加至每亩1000只左右。养殖密度的增加,对“六月黄”的养殖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标是,既要提升‘六月黄’的品质,也要保证成年河蟹生长不受任何影响,规格不变,产量不降,品质不减。”
对于这一点,课题组成员都是有信心的。原因在于“六月黄”养殖技术,是建立在十多年来上海市河蟹产业化体系日渐成熟的基础之上的,不断完善的“种草、投螺、稀养、调水”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松江模式”,让“六月黄”生产本就具有的优势种源、良好的环境和养殖管理条件更为优越。
但“六月黄”养殖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为此,课题组对养殖塘管理做了针对性调整和改良。该课题组负责人江芝娟告诉记者:“比如,调整了塘内的水草种植结构,增加了四季苦草和鱼腥草种植比例,考虑到这些水草会让大闸蟹在前期生长时“更爱吃”,也提升口感和营养度;增加了动物性饲料,减少了螺蛳投喂,因为前期小蟹吃螺蛳比较少。除此外,还全面增补了增氧设备,做到塘内氧气循环‘无死角’。”
消费新机遇,迎来端午小高峰
一盘毛豆炒蟹,只加稍许盐和酱油,逼出了蟹黄的香气,汤汁化入米饭尽是蟹香。对于自家养殖的“六月黄”,口感决定了对市场的判断。“我们大泖牌‘六月黄’,规格会控制在2两以上。必须是当天出水,当天售卖,过期一定会处理掉,”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郎月林说,“‘六月黄’比较嫩,对物流、运输和新鲜度的要求都很高,为了保证品质,就只开放松江南青路254号一家销售店面,目前预订的人很多,订在端午节当天的就有几千只。”
据了解,这批地产“六月黄”上市仅有一个月时间,从6月底持续到7月底。“今年存在闰四月,本来上市时间在农历六月,就变成了农历五月,”王成辉解释,今年,之所以将“六月黄”养殖纳入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攻关中来,是充分考虑到上海本地大闸蟹产业结构性发展。近十年,上海河蟹产业从以前的崇明一花独开,发展到崇明、松江、宝山、浦东四足鼎立,青浦、金山为尾翼,共同构成多区域协同的产业结构,黄浦江大闸蟹、崇明清水蟹、宝山湖大闸蟹等地域品牌诞生,外观、规格、口感、品质都不输外地。
“年中,是上海水产上市的淡季,‘六月黄’的出现,可以带来新的消费机遇期,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口味选择,在增加养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初步估计,每亩可增加1000元收益。”王成辉表示,希望上海地产大闸蟹,不只有一次销售高峰,也可以在端午节前后迎来新的小高峰。
转自:东方城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