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一个由"菌草"音译而来的词汇--JUNCAO成为了这一天联合国总部内出现频率最高的新词汇。
这一天,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了"菌草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贡献"高级别会议,菌草技术广受好评。目前,菌草项目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实施,成千上万的当地农民通过培训和栽培食用菌以及从事相关产业,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状况。
该项技术由福建农林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多次试验研究,1公顷土地可以年产新鲜菌草300~500吨,鲜草用于喂养牛羊,也可栽培54种菌类。以草代木种菌菇,实现了草、菌、畜循环生产。
菌草技术只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农业合作中的一个实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的步伐,加强了对外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了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尤其是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更加紧密。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巴新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开始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是集种植、养殖、深加工、检验检疫、进出口许可、自主报关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在乌兹别克斯坦,农林科技农业产业园内一批来自浙江建德的草莓种苗正在这里生根发芽,为推广种植累积经验;在乌克兰,"杨凌自贸片区乌克兰海外示范农场"在敖德萨挂牌,这里的黑土地将见证杨凌示范区建立的葵花、燕麦等优质农产品欧洲种植返销基地……
自古以来,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合作内容。古时,在这条路上,中国引入了胡麻、石榴等作物,带出了丝绸、茶叶等产品;今日,同样在这条路上,中国引入了更多的原生态绿色食品,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一带一路"沿线既有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农业资源贫乏的国家,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看来,开展农业合作依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沿线大部分国家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愿望仍然强烈。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优势互补,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合作。
"不国际,无未来。"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合作,需要我国加强技术农民的培训和输出,以此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建立中国技术农民的生产队伍,成立大公司,以公司化模式来发展规模农业、技术农业、安全农业,这是农业'走出去'未来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不仅如此,马增俊还建议要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相关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与渠道,加强农业资金融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投资。在农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通过资金输出,共建以农产品种植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为主的农业产业合作区,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构建庞大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农业双向投资。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