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食物营养问题,开始由提供日常能量的蔬菜、肉类逐渐向食用菌转变。研究显示,大多数食用菌种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可以补充日常营养需要。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大众菇呈产销两旺局面
如今,国内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还数大众类菇品,如平菇、姬菇、鸡腿菇等。近十年来,大众类菇品一直呈现产销两旺的市场局面,市场价格也让一些业内人士不得其解,比如普通平菇,虽在集中产出季节也会降至每公斤6元左右,但其价格最高时可达每公斤12元左右,一般在每公斤10元左右;姬菇的价格相对平稳得多,一般在每公斤10元左右,京、津、沪等大城市的价格多在12元左右;鸡腿菇的生产,多年来一直保持少而精的状态,不再有十多年前那种大面积、大批量的生产局面。
随着工厂化菇的兴起,消费者对菇类的选择面扩大,对平菇、姬菇、草菇等大众菇品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由于国内消费者长期食用平菇等大众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虽然工厂化菇品种多,但很多人都不常食用这些菇类,所以食用菌的饮食消费还需推广。
目前,工厂化菇市场消费疲软,其在品质、价格、周年生产上所具有的优势已不明显,而大众菇凭借在消费者人群中形成的传统固有消费意识,使得能够保持少而精的状态,价格受淡季市场影响波动较小。
2000年以前,在食用菌消费市场占主导品种的是平菇、香菇、黑木耳等大众菇,这些菇类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季节性的供应市场,成为人们除了食用蔬菜、肉类又一必备食物。
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栽培模式相较工厂化生产最大区别就是机械设备的应用,工厂化生产可以保证品质,周年化出菇,并且大大提高效率,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栽培所不具备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经济实力较弱,食用菌种植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机械设备在种植中,因此,传统种植模式受自然条件、种植过程中人为因素比较大。例如,4月上旬,北京市场平菇价格与上期同期相比上涨80%,主要原因是种植平菇需要经常打开大棚通风,而那段时间北京大风、降温,导致菇苗吹死,市场量减少,价格上涨。另外,种植户不了解市场,对市场信息的接收能力不强,使得在种植中有很大的盲目性,只要是某个品种的菇上一年市场价格较好,下一年必然会增加种植规模,导致下一年市场上产能增大,价格也会出现明显下滑,造成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平菇销售同样大众化
我国平菇市场的销售也是大众化,地域很广,除了大中城市的超市、集贸市场摊位上有销售外,在小型的街道、马路边,菇农支一个摊位也可以买卖平菇,而有些菇类要在超市中用冷链储存,所以这也扩大了其销售范围,方便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这是工厂化菇所不具备的优势所在。
平菇的消费群体众多,市场比较成熟,不存在销售淡季,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很多种植户对销售都是比较放心的。为什么目前没有出现工厂化平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种植平菇的基数还很大,平菇对于机械化程度需求不高,因此,平菇作为大众菇能够在菇类市场上占据大部分份额。
常规品种仍是市场消费主力军
目前,国内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相继面世,但真正投入市场的不多,究其原因:一是价格高,市场很难接受。云南某公司研发成功的珍珠香菇,作为一个珍稀品种,在市场上售价为每斤120元,其昂贵的价格在市场上消费者不一定能够接受,而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珍稀品种香菇,主要是针对国外市场而研发的,客户群体是国外消费者,因此,在国内市场上很难见到这种香菇。二是技术研发不过关。一般研发成功的新品种需要长期跟踪试验,往往在技术研发上还存在不少难题。例如,羊肚菌能够人工栽培,但是目前人工羊肚菌在技术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难题,很多种植户没法控制,管理好的一亩地有几百斤产量,管理不好的很多都绝收,不能保证羊肚菌的产量,也就谈不上商业化。三是消费者对珍稀食用菌的消费意识不强。目前,很多珍稀菇类都能够实现人工种植或工厂化生产,但是市场消费不及香菇、黑木耳、平菇的产量。
现阶段,海鲜菇、蟹味菇、秀珍菇这些小众菇品,受众人群还是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而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常规品种仍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转自: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