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 梵净山划定商业开发红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18





  为避免过度商业开发,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刚刚申遗成功不久的梵净山景区提出了多项扩容上限。


  根据《规划》,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12.25平方公里。具体划分为太平河景区、鱼粮溪景区、黄牯山景区3个景区,1个德旺独立景群和凯里沟大峡谷、河口石拱桥2个独立景点。《规划》提出,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和破坏景观的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禁止超容量接纳游客,风景名胜区日合理游客容量控制在23480人次以内,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


  数据显示,2017年,梵净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14亿元。这意味着,去年梵净山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约为1.6万人左右。不过,去年10月,梵净山所在的贵州省铜仁市政府曾发布《关于梵净山最大游客承载量的公告》,将梵净山生态旅游区日最大游客承载量设定为10475人。可见,如果从去年当年情况来看,梵净山日均接待游客量已经出现了“过载”的情况。


  在本月初梵净山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业界曾有不少声音担心这块金字招牌会给该景区带来过度商业开发的风险。实际上,世界遗产名录的入选并非“终身制”,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国际专家将通过实地监测等方式对遗产地保护状况提出肯定、鼓励或是提醒、警告等意见,若仍存在严重问题,世界遗产将被处以“黄牌警告”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遗产委员会将对遗产地处以“红牌”,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


  “不可否认,潜在的商业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已成为各地下定决心申遗的主要动力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直言,申遗过程中,景区运营成本势必会出现明显上升,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因此债台高筑,所以在申遗成功后,运营方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补偿此前的投入,商业开发不可避免。他认为,世界遗产的名号确实为景区带来较大的品牌效益,迅速为景区扩大知名度,而且我国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成功申遗的景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案例,比如曲阜、承德等。不过,在他看来,近年来人们其实高估了世界遗产等评选结果带来的游客吸引力,导致部分景区甚至出现因商业开发过度被警告等情况,“申遗成功后,地方和运营商对于景区的开发需要把握分寸”。(记者 蒋梦惟)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宏观经济“底色”良好 财政收支“亮点”频现 宏观经济“底色”良好 财政收支“亮点”频现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