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黄金周”刚刚落下帷幕,25省份迫不及待交出旅游成绩单。你的家乡表现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8天揽客8480.1万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较2019年增长1.5%。
截至10月7日21时,25省份公布双节旅游成绩单。其中,河南接待游客量居首位,达8480.1万人次,旅游收入587.6亿元,均创新高。
河南接待游客人次居前五位的景区依次为:清明上河园45.07万人次、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43.21万人次、龙门石窟42.9万人次、云台山39.6万人次、万岁山33.5万人次。
河南省文旅厅提到,南阳迷笛音乐节售出15万张门票,5万余名外地乐迷到场助兴。开封清明上河园每天近200场演出让游客目不暇接,网友调侃“清明上河园的人比清明上河图里的还多”。
此外,博爱县利用竹林水乡优势进行环境改善提升,一个300人的小村——西张赶假期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济源、栾川、鲁山、新密、林州、辉县、修武、南召、淅川、卢氏、光山等地,民宿入住率达到80%至90%。
江苏、广东紧随其后,假期游客接待量分别为7118.48万人次、6386.2万人次。按此计算,仅河南、江苏、广东三地双节期间就接待了近2.20亿人次!四川、辽宁游客接待量位于“5000万梯队”,云南、浙江居“4000万梯队”。
江苏吸金907.59亿
对比旅游总收入,江苏8天吸金907.59亿元,在25省份中名列第一。
其中,江苏省纳入监测的623家A级景区和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5095.24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202.21亿元,同比增长137.23%和138.30%,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8.30%和40.28%,实现疫情以来游客消费增幅首次高于客流增幅。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假期前7天(9月29日-10月5日),江苏文旅消费总额175.55亿元,占全国的10.62%,占比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河南、广东两地旅游收入均突破500亿元。据悉,今年9月广东启动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会同银联、金融等部门,发放第三轮文旅消费惠民补贴500万元,拉动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消费。
浙江、云南超过400亿元,辽宁、四川、福建、湖南超过300亿元,新疆超过200亿元,另有吉林、内蒙古、北京、甘肃、天津双节旅游收入超百亿。
据介绍,浙江双节旅游呈现多项特点,包括佳节和亚运“叠加效应”明显,长途游、周边游“长短两旺”,文化游、观光游等“多元并进”,旅游住宿“量价齐升”,高品质旅游住宿“再创新高”等。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假日旅游热度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据统计,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内蒙古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数2306.0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7.23倍,均为历史最高。
内蒙古文旅厅称,9月2日,2023年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举办,兴安盟旅游知名度大为提升,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是去年同期2.04倍,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7.27%。
黑龙江游花费低
根据25省份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粗略估算,双节期间“黑龙江游”最便宜,人均花费369.13元;其次为“西藏游”,人均花费523.75元;“海南游”“新疆游”“北京游”人均花费较高,均超过1300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双节假期,截至6日,黑龙江省累计接待游客2039.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3%;实现旅游收入7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6.29%。
据媒体报道,黑龙江省文旅厅出台了“假期开心游龙江”十条措施,多维度供给文旅产品。其中,哈尔滨市北方森林动物园、二龙山风景区、金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太阳岛(俄罗斯小镇)等景区持续开展门票“买一送一”惠民活动。
另据北京文旅局,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秋国庆八天长假,游客在京人均花费1310.6元,同比增长39.9%,比2019年增长8.0%。
北京文旅局指出,流量IP拉动文旅消费。双节期间,2台3场大型演唱会、2台4场音乐节吸引众多异地歌迷跨城观演,带动周边交通、食宿、餐饮等综合消费增长。
与此同时,同名热播电视剧改编的歌剧《山海情》、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舞剧《天路》、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英国原版引进话剧《傲慢与偏见》、国际花滑巨星版冰秀《冰梦丝语》等知名IP剧目在北京舞台持续演出,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
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需求高涨、产业创新和政策促进的叠加效应,助推假日旅游市场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政策效应的边际递减,旅游经济将稳步转入理性的增长和预期的繁荣。
转自:中新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