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来临,各级政府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组织等应在用足、用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用更加积极的市场调控手段,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市场复苏,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要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抓紧把已出台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连续出台了多项针对小微企业和特困行业市场主体的纾困政策,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旅游、交通、餐饮、零售等服务于人的流动性消费的行业市场恢复存在许多现实困难,今年的形势比上一年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助企纾困和行业复苏政策必须向更加积极的方向主动调整,从帮扶企业与扩大市场两端发力。
一方面通过减费降税、金融输血、缓缴相关费用等手段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创造新需求、启动新消费、扩大新市场,以激活消费市场的方式拉动市场复苏,促进旅游等行业恢复发展。
当前正值春季,也是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各级政府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组织等应在用足、用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用更加积极的市场调控手段,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市场复苏,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旅游是一种具有弹性特征的生活性消费,正常状态下是按个人闲暇时间和公共假期的分布规律呈现节奏性特征,但受特殊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则会被阶段性压抑或发生被动性转移。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传统旅游消费受到压抑、市场主体生产和创新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的政策、组织和智力优势,用政策引导和调控手段,创新消费,激活市场。
近期,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启动居民文化、休闲、旅游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促进“智慧+”新型消费。一些地方积极开发城市“微旅游”、乡村休闲游等产品和服务,扩大本地化旅游消费。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各地正在精心组织各种活动,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组织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赏花休闲游、民俗风情游、农耕体验游、乡村特产购物游等产品综合开发,组织好赏花节、赛诗会、摄影赛等文化休闲活动以及其他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活动,规划好自驾游、徒步游线路的走向、路段、节点的服务与保障。
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市场主体有计划、有组织、有设计的积极作为,可以有效引导新需求、启动新消费、扩大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和行业恢复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经出台了较为系统的助企纾困政策和市场复苏措施,关键是要推动这些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监督考核、注重实效。
一要明确各部门、各领域的任务分工和责任,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要在所有相关部门、领域形成实施细则、推进计划和规范的办理流程,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二要建立政策绩效评估机制,通过绩效评估来科学测评各级和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效,以便于及时对各项政策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三要建立政策落实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考核推动各级和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让所有的政策措施都能够出实效。(特约评论员 王德刚)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