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新疆,冰雪融化,百花盛开。在5A级景区喀什噶尔古城,乐器制作、打制铜器、葫芦雕花、土陶上釉……令人眼花缭乱的非遗产品和体验项目汇聚一起,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启动“非遗集市”征集申报工作。在新疆,特色非遗体验项目与产品已逐步进入到多地景区与乡村,在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产品应有尽有
喀什噶尔古城琴声悠扬,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正在娴熟地弹奏热瓦甫乐器,他是一家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店铺的店长。琳琅满目的乐器挂在店铺的四壁、上梁以及中间的展台上,整个店铺看上去就像一座乐器博物馆。
为了让每把乐器发出悦耳的音律,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每天要试弹都塔尔、弹拨尔等30多种100多件乐器,直到每件乐器都发出令他满意的声音。
“我在这里工作20多年了,自家生产的乐器已经数不清。很多乐器还卖到了世界各地,包括巴黎、纽约、曼谷等100多座城市。”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说。
在喀什噶尔古城,这样的乐器店比比皆是。此外,古城还有打馕、打制铜器、银器雕刻、土陶上釉等各种体验型项目。
买买提·艾力家开了20多年的铜器店位于古城库木代尔瓦扎街上,其经营的体验项目就有打制铜器,游客可以打制铜凿、腰牌等旅游纪念品。参与体验的温州游客李光彦说:“这里的铜壶打制得非常精美,自己也想打制一个腰牌感受一下,以后看到它,就想起自己来过喀什了。”
喀什噶尔古城还有花帽制作、土陶售卖、维药销售等8个特色集市,各种各样的维吾尔族优秀非遗产品在这里应有尽有。除实物类非遗展品外,这里还有维吾尔族传统歌舞、演艺与杂技、民俗与传统体育、民间文学等非遗项目展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疆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项目保护单位128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5项、项目保护单位567个。新疆先后命名了91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包括20个非遗传承基地、28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8个非遗展示传播基地、8个非遗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基地、15个非遗教育普及基地、5个非遗研究培训基地、7个非遗特色景区景点。
常态化进景区
每天,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乌孜别克文化大院都热闹不已,当地的乌孜别克族同胞阿布沙拉木·尼买提拉经常在这里演唱埃希来经典曲目,同时向游客教授叶来曲目《一双眼睛》《掀起你的盖头来》《我的都它尔》等。
埃希来、叶来是乌孜别克族特有的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埃希来、叶来表演已经成为“非遗进景区”的常驻项目,面向游客进行常态化演出。每年旅游旺季,作为该项目传承人之一的阿布沙拉木·尼买提拉,都会为游客表演,最多时一天要上演30余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埃希来、叶来的接班人,面向游客开展常态化演出,助力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及伊宁市旅游快速发展。”阿布沙拉木·尼买提拉表示。
目前,新疆各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文化润疆”、助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出更多旅游产品,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阿瓦提县的刀郎木卡姆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以常态化开展的百姓大舞台等为阵地,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和乡村文艺小分队,创排非遗展示节目,通过走进学校、景区、集市和夜市等进行展演。库车市的赛乃姆舞蹈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组织赛乃姆传承人制作的视频,已经在库车大馕城等景点进行常态化播放,游客可在景区观赏赛乃姆舞蹈、倾听库车特色民歌。
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杏花村,新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新疆桑皮纸传承推广人魏宝山趁着杏花绽放将源自吐鲁番市的桑皮纸带至现场,挥毫泼墨做出桑皮纸字画,吸引不少赏花的游客。
二二一团计划在二连建立集桑皮纸文化、葡萄酒酿造、屯垦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传播中心,让游客在采摘、赏花之余,体验桑皮纸文化。
魏宝山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吐鲁番市、和田地区仅有100多人依靠桑皮纸制作技艺实现增收。下一步,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桑皮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墨玉县喀赛尔镇乐器工坊是国家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一,该工坊依托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以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为基础,主要生产都塔尔、热瓦普、弹布尔等乐器。2019年以来,该工坊工人平均月工资1750元,形成“非遗+工坊+市场实体店”的发展模式。
2020年,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内的“非遗集市”试点对外开放。景区内近2000平方米的“非遗集市”上,展售了3000余种新疆非遗商品,包括地毯、土陶、面人、柳编、彩鞠、刺绣、烙画等“指尖上非遗”和馕、玛仁糖等“舌尖上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了非遗知识,也给当地百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厅将大力推进“非遗集市”建设,通过打造一批条件成熟、功能完备、运行有效、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聚集区和传承发展平台,挖掘非遗项目的经济潜力,有效引导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为旅游发展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打造更亮丽的风景线。(王思超)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