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季报”将于本周揭晓。一季度经济数据是否处于“合意区间”,通胀预期升温会否压缩调控空间,调控政策回归正常化节奏会否生变?对于市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会出现两位数增长,但环比增速不会太高,经济增长总体符合预期,物价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并不明显。预计二季度政策调控将维持“转而不急”态势,在保持稳健高效的基调下相机抉择。
一季度经济增长符合预期
一季度经济走势是否处于“合意区间”关系着二季度调控政策力度。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绝对水平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一些先行景气指标如PMI等显示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态势;从相对水平看,一季度中国经济相对全球经济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符合市场预期。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除去基数原因,一季度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出口表现比市场预期更强劲,从而拉动工业生产持续走强。此外,旅游、服务等消费逐步升温,带动消费稳步回升。”颜色说。
“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出现两位数增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强调,从环比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不会太高,难有超预期表现。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警惕输入型通胀
虽然一季度经济延续稳定复苏态势,但数据向好的背后需关注物价等潜在影响因素。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高,3月PPI同比超预期上涨4.4%,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
PPI涨幅走高,短期需关注输入型通胀风险。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PPI大幅上涨主要体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币政策快速收紧。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直接影响、间接传导均有限。他表示,在海外需求加快修复下,近期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动PPI加快上行,但国内需求分化,PPI上涨更多表现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带来利润空间挤压,对CPI的影响总体有限。
在赵伟看来,受低基数、线下消费恢复等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或于二季度抬升,但不会成为市场和流动性的核心影响因素,流动性不具备趋势性收紧的基础。“经验表明,阶段性、结构性通胀,不是收紧流动性的理由,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需要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配合。”
稳步回归常态
一季度经济数据料符合预期,但环比增速可能不高,经济复苏态势还需持续巩固。这意味着调控政策不会骤然收紧,而是维持稳步回归常态的势头。
任泽平预计,一季度前后是全年经济增速的顶部,随后经济增长将回归潜在增长率,全年经济同比增速或前高后低。当前货币政策正回归正常化。
二季度,该如何把握非常规政策的退出节奏,实现“转而不急”?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这个缓急度一要看疫情控制情况,二要看经济恢复情况,尤其是全球经济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未来几个月出口数据也许还会超预期。出口超预期,就不用担心中国经济短期下行风险。”
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表示,二季度流动性可能处于紧平衡状态。“央行可能会在流动性操作方面做一些调整,并在预期方面做一些管理。”崔历说,随着经济好转,今年宏观政策会逐步收紧,步伐可能有快有慢。
程实认为,二季度政策关注点将变得更加多样且全球化,既需要统筹国际国内,又要统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双重目标,还要统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政策调控力度应在保持稳健高效的基调下相机抉择。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美国经济加速重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领先优势会进一步收敛,这会对资本流动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二季度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料逐步回落,市场关注点可能发生变化。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是不平衡、非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发挥一定的作用。”管涛说,比较确定的是央行肯定会继续使用去年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也没有排除使用总量工具。总量工具的使用要视情况而定,到底是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还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要看流动性状况。
至于政策性利率会不会动,管涛认为,关键看通胀和就业情况。从今年前两个月数据看,新增就业比去年有所改善,但比2018年、2019年同期水平要低。从就业优先角度看,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持续一段时间。此外,通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CPI涨幅没有出现明显上行,政策性利率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