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见到同事就绕开?专家支招社交恐惧症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26





  “骑电动车上班路上看到一个前同事在前面骑自行车,我硬是跟在他后面慢慢骑”,“看见熟人的话,哪怕在公交车上前后脚挨着,只要他没看见我,我就装作没看见他。”“我为了不和偶遇的同事打招呼一起进地铁,强行绕开地铁口,走到了800米外的公交车站。”微博上自称“社交恐惧症”的网友很多。但其实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内向。
 
  为厘清性格内向与社交恐惧症的区别,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这是怎么了:不与室友交流,陌生人也令我恐惧
 
  记者了解到真实的案例是,小A生活中是一个很沉默寡言的人,在别人眼中存在感低,是个内向腼腆的女孩,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需要酝酿和准备很久。在大学宿舍住了三年,小A基本不和另外三个室友说话。偶尔有学习上的事要通知室友,对小A来说都是煎熬。“每次和他们说话前我都要酝酿好长一段时间,先把简单几句话演练一次,然后再瞅准时机说出来,而且在实际说出来之前会有数次心绪跌宕。”
 
  小A大学生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了去食堂吃饭点菜其余一整天都不说话。因为自己都受不了这样的状态甚至搬出校外住了一段时间,大四又回到校内换了个寝室这种情况才有些好转。也是因为恐惧与人交流,小A在毕业找工作面试时同样遇到很大的问题,工作状况和前景目前来看似乎都一塌糊涂。
 
  Karris也告诉记者,她也有同样的经历,陌生的人和陌生的地方都让自己感到恐惧。一个人生活,不敢出门买东西吃饭,一切依赖网购和叫外卖。一天说的话不超过十句,不敢接电话,发短信常常尴尬,和谁都无话可谈……但是小A和carris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不喜欢社交、宁愿独处,或者在人群中感到无措与不适、跟陌生人接近感到困难和压抑,就一定是有“社交恐惧症”吗?还是出于自卑、性格内向使然?
 
  区分关键:是只想静静,还是充满焦虑与恐慌
 
  其实网上也有关于社交恐惧症与自卑区别的解释:社交恐惧症的人一定自卑,但自卑的人不一定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极度的自卑,已经形成某种稳定的症状,并且这种症状极其稳定,很难自愈。而内向是一种性格特征,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也不愿意花时间在社交场合,在社交时或聚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可控的焦虑,参加聚会或社交会有种能量被榨干的感觉。他们会通过独处获得或补充能量。
 
  究竟如何厘清是内向,还是社交恐惧症呢?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告诉记者,“内向是个中性词,是指个体有说话的能力,但是没有说话的动力。内向多半是由个体气质决定的。内向的人多半属于那种情感丰富,不善言辞,但思维缜密,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决定说还是不说。”
 
  至于“社交恐惧症”,则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对社交要有强烈的恐惧感,其恐惧的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称。比如,对方是自己的亲戚,绝对不可能对其造成伤害。二是伴随着极度的焦虑和恐慌。社交恐惧症的临床主导症状是“焦虑”,偏离社会常模,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当事人的恐惧真是匪夷所思。三是要有持续的回避行为。自己知道自己不对,但就是抑制不住的想逃避。四是这种行为一般只出现在社交场合,在与别人实际接触的过程中,尤其害怕看别人的眼睛。经常因此而自责,也害怕别人的批评。
 
  张纯表示,如果只是上班路上回避同事,或许当事人只对某个同事有“恐惧”,还不能算是社交恐惧症。具体说来,社交恐惧症是想和别人说话,但非常害怕与别人说话(有焦虑);内向是不想和别人说话,只想和自己说话。安安静静地自己呆着(没焦虑)。
 
  张纯认为,像小A在社会交往中,心理上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行为上有退缩及回避的表现,自己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但是千言万语就是“难以辞达”,应该算是“社交恐惧症”。Karris的症状也很明显了,在社会交往中有着明显的“恐怖体验”,其行为也严重的偏离了社会常模。而且这种“社交恐惧”已经严重泛化,连接电话、发短信都不敢。
 
  一点建议:不可掉以轻心,贴标签也易有心理暗示
 
  “人是社会化动物,没有谁可以离群索居,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也是这样。他们内心有社交的渴望,但内心却很难抑制社交的恐惧,所以个体会感觉很痛苦。”张纯告诉记者,数据显示,在成年人中延续12个月的社恐患病率大约为2.8%,持续终生的社恐患病率为5%。如果发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要及时治疗,否则内心会有更大的苦感,痛感,矛盾,冲突。随着身心社会功能的继续下降,有些人还会出现躯体化表现。对社交恐惧症不可掉以轻心,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南师大社会心理学博士朱强认为,需要警惕的是,很多人声称自己社恐,可能只是不爱交际。“现代人习惯了贴标签,反倒会形成心理暗示,强化不良生活态度和习惯。” 你可能需要面对的还是如何解决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问题。“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现在年轻人靠网购和外卖就能不用跟人沟通,互联网无形之中也破坏了人与人交往,造成了封闭的生活习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没有形成社会化模式的个体,甚至会表现为情商低下。”
 
  在他看来,人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如果过分内向,回避正常的交往就没办法融入社会,这不利于个人成长。对学生群体尤为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都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触到的待人接物。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应该掌握一定方法。而尝试失败,接受挫折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成长。他也建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要过分自卑,也不要过分自大,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向他们学习经验。(记者 张楠)
 
  转自: 扬子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