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改变着社会主体之间的连接、沟通、互动与交易方式,重组生产组织模式,将形成与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运转机制。数字技术不仅拓展了社会单元连接的边界,重组了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也带来了社会治理新课题。党的二十大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对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教育数字化做出擘画。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明确了数字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主攻方向、重点任务。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立起开放、健康、安全的教育数字生态,是顺利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数字化新生态形成的核心要素
从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与教育生态变革看,影响教育数字化新生态演化的核心要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延伸到每一个学生,让数字教育人人可及,实现数字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努力降低因网络接入条件、工具应用条件所带来的教育排斥新问题,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可得性与可负担性。
二是数字教育平台建设。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教育数字化服务走向云端平台,参与组织教育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连接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连接教育现实与数字空间,实施教育治理,已发展为关键基础设施。如美国Coursera、Udacity、edX三大慕课平台,组织利用全球知名大学、企业等教育资源提供全球教育服务,国际上许多高校都在使用其开源系统。
三是教育数据治理。数据是数字化的“血液”,教育数据几乎涉及每一个家庭,庞大且复杂,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整体数据质量,厘清权属,规范处理数据的算法,让数据在合法有序流动中实现价值。欧盟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保护数据主体权利,在此框架下,法国成立数据伦理专业委员会,对涉及向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教学内容的平台建立信用评级制度,负责保护未成年学生数据安全、规范数据伦理。
四是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科学统一的数字教育标准是数字化生态融合发展的前提,是数字教育领域实现“双循环”的基础。数字技术带来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新业态与新形态不断涌现,旧有的规范与标准已不适应数字化新要求,需要制定新的教育数字化标准,确保教育信息通畅运转和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顺利开展。
五是市场化数字教育资源利用。数字科技企业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和资本技术优势,已深度融入教育全链条。数字企业提供的算力支持、教学软硬件服务已覆盖在线教学、校园安全、智能教室、家校共育等应用场景,大大推动了教育数字化变革。如美国有10所高校正在建设数字孪生校园,让物理校园在元宇宙中同步虚拟呈现,课程与实体大学同步开展。
营造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良好生态
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数字化新生态,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很高要求,需要厘清教育数据权属关系,改进教育数字化标准制定与更新滞后、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填平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洼地。
以平台整合为抓手建设国家教育平台枢纽。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主要教育平台。打通教育各条线的管理信息化系统,统筹国家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地方平台要围绕国家平台需求,立足地方、依托国家平台开展工作。充分认识市场化教育平台贴近市场、技术成熟的优势,以利用公共数据资产为杠杆,采用市场化合作等方式将其纳入国家平台。逐步实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学习空间的无缝衔接,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教育治理与服务的枢纽。二是大力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国家平台要承担起重要的数字化共性服务功能,提供公共算力、大数据中台、公用软件等,以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一体推进教育基层组织数字化进程,理清学校等基层组织的信息系统,提升教育数据管理重心,保护教育信息安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标准的有效供给。一是大力拓宽标准来源。除了及时改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信息化标准,还要大力推动普通标准向数字化标准转型;除了着眼于教育系统内部,还要推动被市场广泛采用的标准成为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与国际教育数字化标准的对接。二是改革标准的组织生产方式。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申请设立国家标准;鼓励支持高校开展标准的研究实验,创建教育数字化标准创新基地;支持产业界发起教育数字化标准与产业组织,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创造活力。三是强化强制性标准规范建设。遴选事关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的基础数据标准、底层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申请发布数字教育国家强制性标准,提高教育数据质量,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教育数据流。
以完善数据治理促进教育数据流动共享。一是建立独立的教育数据管理部门。解决教育数据管理条块分割问题,实现教育数据统一管理,维护教育行业数据的安全、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的有效流转,实现公共教育数据资产的保值升值。当前,数据资产借助业务活动实现价值释放,金融、通信、文化、零售等行业已发展出独立的数据资产管理部门。二是尽快制订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制订部门规章,是对庞大教育数据实现有效治理的最直接手段。首先,保护以合法方式获取和处理数据所形成的教育数据产品和服务。其次,保护数据安全。近年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先后出台,国家划定了数据安全红线。教育活动涉及大量未成年人,亟待细则规范。最后,推动教育数据开放共享。明确数据共享边界和使用方式,规范教育科技企业、社会教育组织等向教育行政部门开放数据接口的相关行为。
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乡村学校数字化发展。一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乡村和镇区义务教育在校生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把普惠的数字化能力输入村镇学校,对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而言任务重大。要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系统解决乡村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建立减免网络费用长效机制,真正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学生。二是开展建设数字化微型学校实验。目前我国仍有约10万所以上100名学生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数字技术为微型学校解决师资配置不齐、实体教育设备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 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