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者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趋旺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然而,虚假宣传、缺乏资质、价格欺诈等教育培训行业乱象不断,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频繁出台政策文件,规范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从供给侧看,中国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迅速发展。2014-2020年(除2018年),中国校外教育培训当年新增企业数量增速均为正增长。2020年,中国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约6.5万家;2015-2019年,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从1.67万亿增长至2.37万亿,其中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从1460亿元增加至3468亿元,其比重从10%上升到17%。2020年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为2.06万亿元,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渗透率上涨,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536亿元,其比重上升到28%。
从需求侧看,全社会对校外教育培训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统计,自2013年起居民在校外教育培训领域增加消费的意愿逐年上升,由2013年的22.08%提高到2020年的32.44%,校外教育培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多元,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希望通过校外教育培训增加技能,充实生活。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由2013年的1398元增加到2020年的2032元(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2019年有所下降,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513元)。而且新时代知识技能更迭加速,就业竞争加剧,人们渴望通过校外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此外,线上教育快速发展,校外教育培训变得更加便捷可得。
消费权益保护遇到新问题
针对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屡屡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2018年起,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频繁出台相关文件,监管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行为,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意见》,为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提出了全面指导意见,包括机构审批、培训服务、运营监管等方面,标志着中国校外教育培训的重大变革。
报告指出,从整个宏观背景看,中国将全面加强行业监管,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
从教育培训行业自身看,随着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规范治理的不断深入,以及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转型发展,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将面临新问题。
一是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期,密集出台的政策将引导校外教育培训行业重新洗牌,在行业洗牌过程中一方面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停业或转型,但善后处理不力,甚或“卷钱跑路”;另一方面有些受新冠疫情影响、经营不善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假借政策因素趁机“甩锅”“金蝉脱壳”,导致部分消费者面临“上课难”“退费难”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新冠疫情以来,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加快线上布局,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到线上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培训质量合理评估、培训课程开放性设置、消费者信息保护等新问题。
三是在线校外教育培训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带来新问题,如捆绑销售、教育贷监管、线上课程隐藏网络游戏等。
报告表示,中国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规范不断完善,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记者 阎密)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