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在中国,最先进的钢铁环境治理技术也不断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成为改善全球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制造的引领者。
“钢铁行业既是产业关联度较高,又是全球化属性明显的基础工业,要实现钢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融入世界,与上下游产业实现高度融合。”5月17日,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在讲话中指出。
中国钢铁为全球钢铁融合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于勇认为,在促进全球钢铁融合发展中,中国钢铁做出了3个重要贡献:
第一,中国钢铁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三分之一。这其中,中国钢铁工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全球钢材消费中相当一部分的增量得益于中国经济特别是钢铁产业的拉动。据世界钢协对全球钢材需求的预测,中国钢材消费增量占全球钢材消费增量的79.8%,中国对世界钢铁消费增长的贡献突出。
200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钢铁净进口国,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了钢铁产品出口量的大幅增长。这主要归功于中国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2017年,中国钢材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了30.5%。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政策不仅没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出口产品增值税予以全额返还,而且还对部分钢铁产品加征了出口关税,保障了世界钢铁贸易平稳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钢铁及其相关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应地带动了钢铁原燃料、冶金设备及技术服务的增长。201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0.75亿吨、炼焦烟煤6935万吨,等等,世界上主要矿山公司的收入及利润也因此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中国还通过机电产品的进口间接地带动了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钢材消费,仅2017年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就高达8545亿美元。
第二,中国钢铁工业为全球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发挥了表率作用。产能过剩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对产能过剩这一全球性的难题,中国钢铁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大力推动了去产能工作。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公布了钢铁去产能目标并且付诸实施的国家,2016年和2017年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1.2亿吨。特别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依法依规全面取缔了困扰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地条钢”,有效化解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了合理水平,优质产能得到更好释放。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的经营形势也因此出现显著好转,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恢复到4.7%。在前两年去产能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中国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届时将提前两年实现钢铁去产能的上限目标,为中国及全球钢铁产业平稳向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中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钢铁行业实施了更加严苛的环保标准,很多已经超过了世界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6%。目前,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在中国,最先进的钢铁环境治理技术也不断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成为改善全球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制造的引领者。
下一步,中国钢铁将如何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于勇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成为新时代中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主题。未来,中国钢铁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钢铁的结构性过剩矛盾还将不断出现。但是我们坚信,钢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还不会改变,钢铁材料仍然是不可完全替代的工业基础原材料,钢铁工业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产业。
于勇指出,下一步,中国钢铁将以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为中心,重点通过以下3个途径,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中国钢铁将在巩固去产能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法律、市场化、金融杠杆和兼并重组等手段,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到2025年,实现粗钢产能10亿吨以下、产能利用率80%左右的目标。
统筹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原燃料供应、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等支撑条件,推动布局优化与工艺调整。鼓励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加速废钢铁循环利用,实现钢铁发展与区域环境和谐共生。
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世界一流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避免高端产品的同质化恶性竞争。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全面推动钢铁绿色制造,适度鼓励钢铁短流程工艺发展,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全覆盖,遏制能源消耗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强冶金二次资源高附加值利用,实现钢铁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制造。
推广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绿色产业链,发展绿色钢铁材料。充分发挥钢铁制造、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推动钢铁从依托城市向服务城市转变,努力使钢厂与城市共存、与社会共融,体现钢铁企业的低碳绿色价值。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原燃料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钢铁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发展,以高层次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积极促进钢铁产业国际产能合理布局,加快与海外矿山企业深度经贸合作,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球化企业集团,从原燃料保障、剪切加工配送中心与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入手,实现钢铁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推动世界钢铁贸易平稳向好发展。按照满足内需为主、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则,促进钢铁多边贸易体制共赢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努力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中国钢铁比较优势的全球钢铁市场协调机制。
如何推动全球钢铁工业融合发展?
于勇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国,愿与全球钢铁同行携手合作,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公平参与国际竞争,营造一个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开放共享的世界钢铁发展新秩序。对此,于勇就促进全球钢铁工业融合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一是保持全球钢铁平稳向好发展,需要世界所有国家与地区的共同努力。钢铁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国家生产出来的钢铁也都是要用来消费的。只有全世界一致行动,重视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才能直接拉动本国的钢铁消费增长,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是化解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世界钢铁同行应加强合作。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世界范围的政策合作与集体行动。目前,中国钢铁已经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借此机会,我呼吁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要高度重视本国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建立公平对话机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恶化。”于勇说。
三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向社会化、公众性公司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滚动发展而来,并不是依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还承担了大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未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将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坚持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全球性挑战,开展国际合作是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钢铁行业应主动顺应国际分工新趋势,携手合作,融合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消除投资壁垒与贸易保护,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钢铁而共同努力。
“中国钢铁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大家庭的主要成员。我们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与国际同行和投资者、供应商及下游用户的全球深度合作,为世界钢铁工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积极贡献!”于勇说道。(实习记者 张玉)
转自: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