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中国有色金属报告会如期在英国伦敦举行。今年是中国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此次报告会又正值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久,全球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前景十分瞩目。报告会围绕中国铜、铝、铅锌、锡以及镍钴的行业发展、消费及市场走势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7年中国有色行业运行前高后稳
2017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认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前8个月有色金属行业总体呈现出生产平稳运行、价格震荡上涨、效益持续向好的态势。但是,产能过剩、创新不足、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等结构性矛盾仍未根本解决,价格仍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有待巩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份,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3638.9万吨,同比增长4.9%,比去年同期扩大4.3个百分点。价格震荡上涨,涨幅有所扩大。今年前9个月,国内市场四种金属现货均价同比大幅度上涨。效益显著提升,增幅逐月收窄。前8个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49.5亿元,同比增幅48.4%;亏损企业1384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03家。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仍是产业效益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前8个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展望今年后几个月,我们认为:
第一,有色金属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际贸易投资将维持复苏态势,权威机构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0%,后来又调高预期。从中国国内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9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已经连续十多个月在“正常”区域,9月份中色铜、铝、铅锌、钨钼等金属品种景气指数均先后回升到“正常”区域持续运行。企业家信心增强,市场预期向好。初步判断,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运行呈前高后稳的态势,四季度有色金属产业运行出现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市场价格可能会持续高位震荡。今年以来,成本上升、供求改善及宏观环境支撑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是构成有色金属企业生产成本的原材料、能源、人工、环保、物流及融资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二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及国内外需求趋稳的影响,有色金属供应由宽松转向供需平衡或个别金属品种供应偏紧。三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及产业政策落地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综上所述,在成本上升、供求关系改善及宏观因素影响的共同支撑下,下一阶段有色金属价格仍可能会持续在高位震荡。
第三,通过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效益提升或成定局。
深化有色金属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有色金属需求萎缩、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等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突出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主线,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型提供了机遇和窗口。过去几年中,中国有色行业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有色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较早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国有色集团紧紧围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三大主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我们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全球制造业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158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警醒世人看清复杂的社会现实。
158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引发了强烈共鸣。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紧扣新时代主题,打破思维定势,碰撞激情火花,为推进中国有色行业的结构性改革,为深化有色金属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铜产业变革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铜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应提升集中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优做强。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淘汰落后产能,严控过剩产能,关停亏损产能。从严控制新建铜冶炼项目和中低端铜杆线及板带项目。
中国铜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应积极“走出去”,提早布局海外优势矿山资源。中国铜矿资源与冶炼产能分布也不对称,冶炼应靠近资源地、靠近港口,提升效益。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并且加工产能应靠近消费地,提升效率。
以铜为例,未来10年废铜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再生铜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应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利用产业,提高再生金属利用水平。积极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环保政策的变化,加快再生资源海外布局。
而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坚持“产学研”联合、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促进中国铜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支撑。
在冶炼方面,推广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是重点。工信部确定并公布了2016年6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其中有色行业多个项目被列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江铜的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项目。
有色金属产品不仅仅是由供需决定的工业原料,也是由世界政治、全球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决定的投资工具,价格形成机制复杂,金融化程度高,因此需要用好金融工具,管理风险,稳健经营,提升中国有色市场的全球定价中心地位。
随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新材料的开发和新应用的研究,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效率。
在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上,要与国内外、上下游相关协会建立广泛合作,着力推广新应用。推广建筑用铜水管、海水养殖、集中供热等领域,加快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超高纯无氧铜丝线材、铜铝复合材、超细铜合金丝材在高端功能元器件和先进电力装备上的应用。
电解铝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价格上涨
数据显示,电解铝行业的投资由2012年的最高点逐步下降,但在2016年,投资又有所回升,发现了大量的在建项目。电解铝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自2013年回落后,2016年出现反弹,同比增长了2.8%。从产能来看,2013年集中投资了大量的电解铝产能,2014年、2015年有所下降,到2016年投资的产能又进一步增加。在建项目的数量大量增加,同时我们发现,在2014年、2015年,建成的产能当中也有部分违规建设项目。
从消费速度和产能增长速度来看,产能增长速度远大于产量需求增长速度。这样使得2015年,由于供大于求,中国电解铝价格急剧下跌,最低跌至9600元/吨。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制约中国电解铝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充分措施严管电解铝产能的增长。从当前库存变化情况看,2017年以来,电解铝库存量从年初的32万吨增至10月中旬的160多万吨,增长了130万吨。这是对上述判断的最好印证。我们相信,严控新增产能之后,库存会有所平衡。
中国电解铝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两个立即”——立即关停违法违规建成产能、立即关停违法违规在建产能。
根据现在已经建成投产的停产情况,我们初步估计在500万吨左右,停建的大概700万吨左右。
而“两个立即”执行之后的变化情况如下:
一是产品产量发生显著变化。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电解铝产量从2017年6月的最高日产量9.7万吨,下降到最低的8月份的日产量8.5万吨。从9月份最新数据看,日产量是8.7万吨。日降幅1万吨,预计年降幅能达到345万吨至400万吨。
二是资产投资发生显著变化。电解铝投资从6月份的最高点到7、8月逐步下降,8月份环比下降31.2%。
三是价格发生显著变化。据上期所数据显示,电解铝价格由2017年初的最低13325元/吨到9月份的最高17000元/吨,上涨了21.5%。LME的比价上涨了22.1%。同时,价格的上涨带来了效益的显著增加。
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影响。这必将对今后中国政府对电解铝工业的产业政策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铝价的上涨必将抑制中国铝消费的增长,同时影响到电解铝的出口。其次,铝价的上涨会对再生铝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加强再生铝对原生铝的替代。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电解铝生产国,已经在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会根据电解铝的市场变化,相应调整产业政策,适应发展需要,保证铝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带动中国铜铝市场消费的支柱
近年来,电力和空调一直是我国铜消费两大主要领域。2017年两大领域占据中国铜总消费量的66.51%。数据统计表明,金融危机以来(2008~2017年),我国铜表观消费年均增长率为8.72%,远远高于同期我国的GDP增长率。即使是过去4年价格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的铜年均消费也在4%以上,而且是在接近1000万吨基数之上的增长。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2018年中国铜消费即使增长3%,也将超过1100万吨。
今后几年中国铜资源仍将匮乏,仍需大量进口铜。安泰科预计到2020年,我国精炼铜缺口为230万吨,铜精矿缺口为510万吨(金属量)。中国铜消费仍将稳步增长,年均消费增长率或将放缓至3%左右,但消费总量将持续增加。建筑、电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汽车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家电(包括空调)以及出口仍将是我国铜消费的主要领域,其中电力、基建和新能源汽车将是带动铜消费增长的主力军。
此外,我国铝资源同样依赖进口。以2016年为例,我国氧化铝产量6016万吨,其中使用进口铝土矿生产的氧化铝产量为1999万吨,相当于我国铝资源近三分之一需要进口。多年来我国铝消费一直快速增长(这是产能持续扩张的原因之一),主要得益于建筑、交通运输以及电力等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铝消费之所以持续稳定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其相对性价比高。众所周知,最近20多年来,铝价一直相对比较低,即使金融危机前的大牛市,铝价也未能创历史新高。第二是其应用领域广泛,不太受某一特定行业的影响(比如镀锌、不锈钢和铅酸电池等)。虽然建筑、电子电力与交通运输是我国铝消费的三大主要领域,占比61.6%,但耐用消费品、机械装备、包装容器以及铝材及合金的出口对铝消费的贡献也不可小觑。
今后几年中国铝资源仍将依赖进口,特别是铝土矿。预计2017年我国铝土矿进口或将超过6000万吨,2018年或将达到6500万吨。中国铝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年均消费增长率6%左右。
中国锡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
中国锡行业的现状是,资源基础储量逐年下降,资源优势正在消失;行业资源分布及冶炼行业集中,冶炼产能过剩;行业技术发展比较平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贸易持续净进口,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度不断提高;短期供应过剩,价格波动较小。
目前,中国锡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是中长期原料显著短缺,维持产量面临巨大挑战。二是环保趋严,技术及管理创新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三是贸易规则改变,促使中国锡行业“走出去”。
展望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应端注入发展动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提高准入门槛,抑制新产能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落后技术。产业政策利好需求端,驱动锡消费不断增长。如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中国制造2025、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等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家战略的实施,拓展中国锡行业新的市场空间。长江经济带、京津翼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特别是东南亚丰富锡资源及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从供给和市场开拓两方面都为中国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相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政策利好,将促进中国锡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周期。而锡需求前景乐观,消费仍维持小幅增长。焊料中期维持稳定,长期趋势下降;化工领域存在挑战但增长动力强劲,马口铁领域稳定或略为下降;铅酸蓄电池领域2015年达到高峰;其他传统领域维持稳定,新兴应用领域逐步增长。
中国铅锌工业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铅锌产业规模大,200多家冶炼厂总产能:锌冶炼730万吨,矿产铅490万吨,350万吨/100万吨再生铅/锌产能。铅冶炼工艺具有领先优势;资源总量大但禀赋一般,采选冶一体化企业占比低,产业集中度偏低,行业竞争力不强。受中国经济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铅锌行业发展增速将放缓。
中国铅锌工业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时刻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
其中,去产能的重点是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严控产能总规模。预计到2020年,铅产量465万吨、锌710万吨;保持经济合理的开工率水平,避免同质无序竞争。
而去库存的效果是,锌比年初下降18万吨,降幅60%;库存周转加快,进口锌锭涌入。
去杠杆则应该保持在行业负债率61.3%,下降1.4个百分点。现在,16%的矿山、21%的冶炼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要盘活存量资产;用好杠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降成本的目标是,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92.2元,下降约0.65%。因为刚性成本增加,如环保投入、税费、人工;而弹性成本增长,如能源、物流运输等方面。所以,要将管理和创新相结合,降本挖潜、提质增效。
补短板方面,首先要加大环保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建立规范的再生铅回收和利用体系、突破锌二次资源利用瓶颈。
其次,要提高资源保障和国际竞争力。2015年末资源储量:铅比2010年末增长41%,锌增长29%。新发现大中型铅锌矿43处,如新疆和田、湖南花垣等地。当前,中国已拥有境外铅锌资源权益超过3000万吨。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中国铅锌工业发展通过转型升级,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中国镍钴工业未来充满希望
近几年中国的原生镍产量逐渐下降,产能向印尼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2017年中国的原生镍产量将达到59万吨,同比下降2%。其中,原生镍39万吨,电解镍13万吨,镍盐4.5万吨。从2010年至今,印尼的原生镍产量逐年增加。2017年印尼的NPI产量将从2016年的9万吨增至19万吨。2017年印尼与中国将占全球原生镍市场的39%。
不锈钢和电池行业推动着消费,硫酸镍的扩产吸引全球目光。2017年中国的原生镍消费将达到113万吨,其中用于不锈钢行业的镍消费占比为85%,电池行业占比仅3%,但不锈钢行业的消费增长率仅3.3%,而电池的消费增长率将达44%。
2017年中国的电解镍和镍矿库存下降明显,LME库存流向亚洲仓库。2017年由于中国电解镍的进口量显著减少,2017年的表观消费量将降至103万吨。到今年年底,中国的累计库存量将从去年年底的23万吨降至12.8万吨。LME库存中75%是镍豆,其中77%存放于亚洲仓库。
对于镍产业来说,最艰难的时期或已过去,未来充满希望。2016~2018年,市场连续3年表现出供给不足,这将有助于提高2018年的镍价。
目前对镍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不锈钢、印尼NPI项目、印尼与菲律宾的矿业政策等因素。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为镍行业开启新的征程。
数据显示,1~8月,镍钴价格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期后,国内电解钴从年初27万元/吨,涨到目前40多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氯化钴价格从年初的6万元/吨涨到了现在的10万元/吨以上,涨幅接近70%。一些镍钴产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钴产品的价格就出现大幅上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客户锁单和加单的现象。而在这些企业的客户中,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材料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订单增长的主要来源。(作者:定律)
转自: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